7月初到中旬,人文学院10级法学专业的梁玉卓每天早上7点便带领12名队友赴下川口村开展义务服务活动。今年,她组建了一支由各个专业组成的服务队,在杨凌周边农村开展普法宣传、基层社会调查、爱心支教等活动。晚上8点多回来,继续开碰头会,总结一天活动的经验得失,为明天早上的行程做好安排。这支队伍只是人文学院今年暑期实践的一个缩影。
实习是本科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其在完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视野、塑造品格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知思想。从6月底开始,学院陆续组织了多支队伍赴各地实习。法学专业09级同学分赴各地法院、检察院及行政机关开展暑期专业实习,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心得;社会学专业09级同学分成11支队伍,由指导老师带队,分赴陕西、河南、四川、甘肃等地,就农村合作社、新型社区、转型期民工回流、村落变迁等三农问题展开调研;公管专业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武功县武功镇聂村、礼泉县白村、白水县苹果试验站、合阳县城市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等8个公共事业管理单元、15个公共管理事务考察点,对当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现代农业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城市发展等公共管理实践进行实地观察和感知。
公管系学生谢文娟在考察了韩城党家村古建筑开发状况之后,运用专业知识,与山西平遥古城的资源开发进行对比,并提出独到见解。在参观考察了我校白水县苹果试验站、合阳县城市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后,很多同学不仅增加了自豪感,同时对我校试验站农业科技推广的巨大辐射效应赞叹不已。此外,分赴各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同学们,也从专业的角度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及时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与专业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全面、互动、参与式的暑期实践、实习氛围的形成,是人文学院近年来从学生专业特点出发,在实习实践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在四个“对接”上狠下功夫的结果。一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既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创造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和机会,达到教学相长。二是完成特色实践教学项目与常规实践教学项目的对接,以因材施教为指导,尝试重点扶持特色实践项目,如法学专业服务周边农村、社区的法制宣传、法律援助项目,社会学、公管专业新农村发展长期调研跟踪项目等。三是完成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的对接,利用学院现有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系、所、中心的科研项目,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院积极在江苏、广东、陕西等地开辟各类实践教学、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暑期实践服务。四是强化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每年暑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扶持与专业相关的义务服务、社会调研团队,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使社会实践的效果特色化、专业化、社会化、普及化,并与培养目标一体化。
终审:李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