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导师综合育人能力,6月30日至7月4日,我校 50名研究生骨干导师以及来自西藏农牧大学、石河子大学、陇东学院等对口支援高校的25名导师,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培训并顺利结业,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培训围绕研究生分类培养、导师师德师风、一流学科建设、AI赋能提升等方面开展。浙江工业大学李小年教授深入剖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路径,提出“目标-过程-评价”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浙江大学叶恭银教授以浙大学科交叉创新为例,分享了“学科集群-平台支撑-项目驱动”的生态构建经验;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兆信教授结合团队管理实战,强调“学术引领+情感联结”的双轨模式;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院长印杰教授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背景,呼吁导师“做学生科研报国的引路人”,深化科教融合与价值塑造;浙江大学陈树林教授以导学关系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指导教师识别学生心理问题,传授“正念减压”等自我调适技巧……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引领者,要坚持“四个面向”,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场教学环节,通过参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全面了解"专利孵化-企业对接-市场验证"的全链条模式,充分认识到农业特色学科成果转化关键所在。在浙江大学科技创新展馆、校史馆,见证了创新与传承的深度融合。
结业仪式上,导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次培训既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对政策的疑惑,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育人能力”“从学科布局到心理辅导,全方位提升了我们的带教能力”“导师不仅要深耕专业,更要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在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