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经管学院】多措并举实现就业质量与满意度“双提升”

  在经济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根据初次派遣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20日,经管学院在就业率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是进入金融系统、大型知名企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有141人进入四大银行等其他股份制银行就业,占学生总数的17.1%,较上年提高5%;有191人进入移动、电信、联通、中铁、中建、重汽、京东、苏宁等大型知名企业,占学生总数的23.4%,较上年提高3%。

  二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用学生人数有较大增长。考取公务员26人,被事业单位录用31人,另有40余人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考察环节,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三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学生比例逐年攀升。从就业流向上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学生比例不断提高,到京、津、沪、江浙、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学生达40%,较上年提高4%,学生薪资待遇普遍有所提高。

  四是出国留学人数创历史新高。正式办理出国留学手续36人,其中6名公派(含1名本科生),另有10余人正在办理相关出国手续,预计今年9月份可顺利出国。接收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不乏杜兰大学、帝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

  为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工作重点,注重学院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全员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开展“全程化”和“全面化”的就业指导、“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和援助,构建起“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新模式。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整合各类就业资源,多方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需求信息。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利用外出讲学、科研合作等机会积极宣传学院、宣传专业、宣传学生,并对工作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二是 以学生为本开展“全程化”和“全面化”的就业指导以及“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和援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分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有关法规、择业心理和技巧等“全程化”、“全面化”的就业指导,同时,积极开展日常就业咨询,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和援助。三是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学院网站首页开通 “就业信息”专栏,针对毕业生开通“企信通”短信发布平台,同时,辅以QQ群、飞信群、电子屏等各类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和招聘会信息。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考评机制。修订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对就业率达到一定比率的本科生班主任及研究生导师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不力者,降低考评档次。

  此外,学院对学生就业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定期通报就业情况,及时更新未就业学生的人数和信息。同时,学院加强校内校外两个市场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邀请了山西农业大学、平安保险等多家用人单位来学院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联合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等。先后派人远赴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实现了就业质量与满意度“双提升”。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