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党建引领育新人  立足本职育良种  

农学院小麦四党支部构建“育人+育种”支部创建思路,引领带动党建和业务的双融合、理论学习与学术科研的双促进,以 “强理论、育新人、育良种、助振兴”为载体,在师生中厚植“种子精神”,胸怀“国之大者”,锤炼“我之所能”,情萦“民之所期”,全体师生们在支部的沃土中不断汲取养分,善做一粒种子,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支部连续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

深学力行强理论,厚植“种子精神”

支部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做一粒向阳而生的种子。支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学期以集体学习研讨、专题报告、专题培训、微视频等形式开展学习四十余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二十余次,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十余次,思政党建宣传推广四十余次。支部书记吉万全教授多次在官村小麦试验地为支部成员讲党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同时,支部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结合“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组织支部党员到陕北延安、梁家河、扶眉战役馆等革命教育圣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党员同志们在“沉浸式”思政学习中认识国情,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心中有标杆、行动有榜样,立志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筑牢思想堡垒。

引领服务育新人,锤炼“我之所能”

支部师生牢记初心使命,追寻育种先辈的精神,做一粒根正苗红的好种子。支部围绕着育人功能,坚持守正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积极筹办全国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会议,牵头组织“麦芒”论坛,以“小麦育种”为主线,连接农学院优秀青年硕博士,知名导师为评委,为广大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开阔视野,碰撞自身思想,激发科研的积极有效创新;青年党员李停栋教授带领学生参加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蘸水面大赛,让更多的群众品尝到科技味“西农511”蘸水面,结合地方美食特色宣传推广小麦优质新品种;支部承办农学院首届“麦文化”西农味道厨艺课堂,在亲身实践和品尝美味中感受西农小麦的优良品质与口感。

躬亲实践育良种,胸怀“国之大者”

支部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号召,勇于自讨苦吃,做一粒扎根祖国大地的种子。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原始创新,瞄准农业“卡脖子”问题,潜心深耕细作,选育、推广示范良种,保证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为“端牢中国饭碗,守卫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从每年十月的秋开始,到次年六月的收获结束,小麦四支部师生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农业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吉万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小麦四支部成功培育出以“西农511”为杰出代表的小麦新品种共计11个,其中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6个品种获得省级审定。显著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校地企融合助振兴,情萦“民之所期”

支部师生主动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做一粒茁壮生长的种子。支部发挥“双带头人”头雁作用,联合试验站、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交流。与陕西省遗传学会在咸阳市武功县圪崂村举办“科技下乡促春耕”服务活动,推广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与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杨凌秦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小麦、玉米、杂粮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小麦育种选拔“国家队队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在武功镇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营销等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小组,开展挖掘特色产品、地域品牌、助力产品拓宽销路、规划乡村精品旅游体验线路等活动;为推进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小麦四党支部与武功镇新寨村党支部结成红色“1+1”共建关系,共同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发挥农业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