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15年起,按照国家“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行 “大类招生”。截至目前,在大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及专业分流方案的确定上,各院系均处于探索阶段。机电学院自暑假起,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培养的创新探索,并于近日召开会议公布具体分流方案,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贯穿通识教育 夯实专业基础
大类招生培养给予了学生对“专业”和“专长”的选择权。机电学院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型培养”的成功探索经验,在制定本科生2014版培养方案时便确立了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个专业按照机械大类进行招生。在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和举措,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带领新生参观各学科实验室、与专家教授座谈交流、听一节高年级专业课、参与大学生创客之家等,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和科学素养,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结合专业特色 点燃兴趣火花
学生熟悉所属各专业的专业背景、培养方案、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内容,能更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准确规划学业目标,选择合适分流专业。机电学院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准确把握学生关注的四大问题:各专业背景如何、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大学阶段学什么、就业情况如何。并于12月8日—9日邀请各系专家教授,面向373名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就以上四大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并勉励同学们“有为才有位”,帮助同学们明确自身优势、点燃专业学习兴趣点、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
明确分流方案 稳固专业思想
为确保专业分流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学校专业分流总体部署,学院提前组织召开分流方案宣讲会,并定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十周前完成2015级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分流。根据专业容量等实际情况,本着“机会均等、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尊重意愿、符合容量”的原则,计划招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20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90人、机械电子工程90人、车辆工程60人;以“成绩优先、兼顾特长”为具体分流办法,学生可按兴趣填报4个平行志愿,超过专业容量时,按教务处公布学积分排序,超出容量按第二志愿划分(其中,第一志愿优先)。另外,针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或有高水平论文的同学,在3名正高级以上老师出具证明材料后可实施破格录取,不受成绩限制。
机电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进行了系列大类招生背景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初步探索,并将坚持进行更多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期对专业改造、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