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播下“粮”心种子扛起强农使命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金秋十月,农学院以世界粮食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以“‘青’力守护粮安,‘农’情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粮食安全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一场访谈、两次团日、三个行动,营造“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良好氛围,聚焦“学思践”多个维度发力,增强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将专业所学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

组图_副本.png

一场访谈 “粮”才成良器

学院在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共筑粮安,强农有我”我与大咖面对面访谈交流会,黄镇教授、陈文康教授、王瑞副教授齐聚一堂,与200余名学子进行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对话。黄镇教授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刻阐释了农学专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石地位,详细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扎实积累与丰硕成果,全面展示了学院为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所构建的多元化、高层次平台,强调新时代的农科学子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之中。访谈现场气氛热烈,三位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储备在粮食安全、农学学业等方面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复,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具体困惑,更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了学农爱农、强农报国的种子。2025级学生徐振然在活动后感慨道:“‘粮食安全’”从来不是遥远的政策,它就蕴藏在‘不浪费一粒米’‘珍惜每片耕地’的具体行动中。”

两次团日 “粮”策润心田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创新教育模式,将粮食安全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厚植“三农”情怀。学院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冉珑老师开展以“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为题的主题团课。本次团课聚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融入到思政大课,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习,对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将努力练就兴农本领,传承“诚朴勇毅”校训精神,深刻理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时代内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西农智慧与青春力量。“课本上关于粮食安全的文字,在这次劳作中跃然于田间地头。”智慧农业2401班团支书周祁琪这样说道。在本次的主题团日活动中,该班全体同学来到了城郊的合作农田,亲身感受了播种的正确步骤,从翻土、挖坑,到放种子、盖土,每一步都讲细致到位。两个多小时里,同学们分工协作,每个人都满头大汗,却没人喊累。看着自己种下的一片种子,大家真切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明白了粮食从源头种植就需要付出大量劳动。

三个行动 “粮”心伴我行

在粮食安全宣传月,学院巧妙依托“后稷有人”新媒体平台,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具象为可参与、可传播的青春行动。“光盘有我惜‘粮’辰”打卡活动中,同学们在朋友圈晒出的每一张“光盘”照片,都是对“粒粒皆辛苦”最直观的当代诠释。“端牢中国饭碗”海报设计里,同学们笔下的稻穗与耕牛,勾勒出农学人对土地与粮食的深厚情感。“知粮安,护民生”线上知识问答,则进一步夯实了同学们保障粮食安全的理论根基。三项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累计吸引500余人次参与,在学院内成功营造了“人人关注粮安、人人践行节约”的浓厚氛围。这一系列“浸润式”的教育实践,正悄然将“知农爱农”的种子植入心田,将“强农兴农”的担当化为自觉。从线上互动到线下体悟,从思想认知到行为习惯,农学学子们正将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之细者”。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