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学院以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工作为核心,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将支部建设与思政社团,学科特色与党员实践,服务平台与示范引领有效融合,将党员个人成长目标和组织期望结合起来,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将激发党员内在成长动力和提供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建育人功效,全面提升农学人才培养质量。
支部+思政社团 勤学实做强素质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大力创新党员培养教育载体。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于2016年10月28日成立,由农学院党委和校团委共同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岑银博士担任指导教师,现有社员280余人,其中包括农学院本科生各年级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全体党员。社团成立以来,各党支部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为平台,以红色长廊为活动基地,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开展“红色趣味跑”“两会热点评议赛”“经典研读会”“国是论坛和国是众评”等大型系列活动百余次,同时社团成立了党史国情宣讲团,一年来在广大学生层面开展时政宣讲活动15次,3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极大提升了学生党员参与思政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党员在互相交流中博采众长,进一步引导全体青年学生夯实科学理论武装,锤炼思想品质,真正使党的建设融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渗透力、辐射力。
支部+实践锻炼 担当使命提能力
以感悟和弘扬“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为导向,大力创新党员实践服务平台。立足农学学科特色,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党员在实践锻炼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磨练意志品质,强化使命担当,将小我融入国家、社会发展的大我。
每年暑假期间,农学院乡村振兴助农服务团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社会实践队伍,持续开展定点扶贫活动,坚持“点不换,线不断”的原则,依照“一个小队联系一个村”“一个队员联系定点农户”“实践队+村+农户”的定点服务,形成固定化、长效化、可持续的实践服务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为不断增强学院师生粮食安全意识,强化师生勇挑粮食安全重担的责任感、使命感,学院党委以“问策粮安,献礼百年”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各党支部邀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认真学习国家粮食安全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主题座谈,从所学专业知识出发,为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献言献策,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牢记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之外,在各地春耕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学院及时倡导全体师生就地支援、科学帮扶,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家乡的志愿服务,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和春耕夏播生产中,在生产一线学习,为生产一线服务,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支部+服务成长 示范引领做表率
以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为宗旨,大力创新党员服务学生成长平台。把党员联系群众与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有机结合,对接学习发展中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微信易班新媒体等平台,分类联系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生涯规划迷茫学生群体、特殊后进学生群体,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学院成立学风建设党员先锋队,各支部党员积极担任学风建设评议员,上交听课记录单总计200余份;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存在学业困难的问题,各支部党员对30余名少数民族同学每周定期开展学业帮扶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学业引领”作用,通过同辈激励的方式帮助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
学院官微“后稷有人”作为青年学子网络思想引领的主要阵地,在重要节点推出“后稷达人志”“党员抗‘疫’志愿服务故事”“七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专栏50余篇,大力宣传在大学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人物典型,引导广大学生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将榜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相结合,打造党员示范阵地,推动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发挥实效。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