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生命学院】“三心”服务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学院始终将青年教师培育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细心引导、暖心服务、贴心规划”的“三心”服务体系为核心,创新构建三维培育机制,持续优化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激励保障,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尽心规划成长路线,明确阶梯成长路径。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系统性与前瞻性,通过建立“一人一策”的个性化、阶梯式成长规划体系,为每位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在学院精准施策与大力扶持下,2025年科研项目申报与获批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类项目获批7项、面上项目13项,获批总数同比增长43%。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占比超过50%,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中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的比例高达85%。充分体现了学院在青年教师培育方面的扎实成效,也为学院重点学科方向的发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精心培育创新动能,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学院领导班子常态化开展“青年教师座谈会”,深入一线听取教师心声,精准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全面实施“科研—教学双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授,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有效促进科研团队的传承与创新。在各类项目申报过程中,学院建立“一对一”全程服务机制,从项目选题、团队组建到实验条件保障,实现无缝对接,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学院还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需求与心理健康,营造“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成长生态,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为科研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心构筑支撑体系,夯实持续发展根基。学院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人才服务管理工作,构建了“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青年教师成长服务体系。学院研究出台《生命科学学院关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发展实施办法》,针对青年教师启动经费不足等问题,积极协调校内资源予以补充支持,对引进的教授、青年教授以及副教授,均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再配套经费。同时,鼓励导师选留一般资助博士后,扩大学院青年人才“蓄水池”。这一系列精准配套支持政策,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三心”服务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学院形成了“学院统筹-系室联动-个人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青年教师正成为推动学院科研发展的主力军,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25年,学院获批陕西省杰青项目2项,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为重点学科方向与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