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新生传承践行西农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明确“三农”研究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1日-12日赴平利县开展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闫德忠、党委副书记王家武,教师代表邓谨教授、张龙、吴杨辰浩参加。
在蒋家坪村,师生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山坡上的茶园深刻感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精神内涵。老县镇蒋家坪村前党支部书记罗显平为新生们生动讲述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考察的详细经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同茶农们亲切交谈的场景,以及近年来蒋家坪村茶旅融合、以茶兴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展示蒋家坪由脱贫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蜕变历程。
学院领导、老县镇相关领导及学生代表在蒋家坪村会议室举行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会上,平利县老县镇人大刘光曦指出,老县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绿色发展做强茶、硒产业,愿为师生提供鲜活实践案例与服务农村的窗口。闫德忠强调,在“两山”理念20周年之际,我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蒋家坪村和锦屏社区,既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的途径,也是校地人才资源对接的桥梁。学院领导与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随后,大家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馆,参观“五大振兴”成就展览,深刻感悟“两山”理论在茶乡的生动实践。
在锦屏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慧丽带领师生参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详细讲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及后续产业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邓谨教授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走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题,结合平利县发展案例,系统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引导新生传承强农兴农使命担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首任第一书记刘超以《因为看见而相信——每个村庄里都有一个中国》为题作报告。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前往平利县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肃穆的纪念碑前,全体师生列队庄严肃立,默哀,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与使命。
返程途中,师生们结合两日在平利县的所见所闻,围绕“学术赋能三农”主题开展研讨。闫德忠指出,本次活动成功让新生实地感悟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思想内核,明确了“为谁研究”的根本方向,并为未来持续开展“一懂两爱”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进教师吴杨辰浩博士分享了他的思考,认为“农民”一词被赋予了崭新的积极内涵,此行于他亦是宝贵的学习经历。2025级新生王俊翔谈及蒋家坪茶山的见闻:“站在茶园里,听罗书记讲解,眼前不只是怡人的风光,更是‘两山论’发展实践的现实写照,人与自然在这里共生共荣。”
以学术扎根三农热土,以初心照亮科研征程。此次平利行以蒋家坪村、锦屏社区的乡村振兴实践为鲜活教材,将国家生态战略、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院“三农”研究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不仅让新生在直观体验中筑牢了对平利生态实践的认知,更成功引导新生完成从“知晓生态理论”到“感知生态实践”的初步转化。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固定实践基地为依托,持续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且兼具生态责任意识的研究型人才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