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后,学校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师德师风、校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善,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提供有力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高站位谋划,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今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
学校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扛牢政治责任,精心组织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提高政治站位,及时动员部署——
校党委将抓好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3月18日,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对学校学习教育开展进行动员部署。
制定学校《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推进表》,明确4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学校33个院级党组织、494个党支部迅速启动,推动学习教育上下联动、有序推进。
构建工作体系、压实主体责任——
校级层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参照中央层面及教育部工作专班做法,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建立请示报告、工作例会、周报告、值班坐班等工作机制,编发《工作提示》20期,召开工作例会7次,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院级层面构建“党委(党总支)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落实‘一岗双责’、党支部书记具体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分类指导——
构建“一套方案管全局、两份指南抓落实、五类群体全覆盖”的立体化指导体系,对院级党组织学习教育进行全覆盖联系、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把关,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突出领导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制定《学习教育指导工作方案》,组建7个小组,聚焦动员部署、学习宣传、查摆整改、责任落实等方面,深入院级党组织开展督促指导,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质效。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宣传和阐释,在校院两级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稿件600余篇,帮助党员干部师生全面准确把握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营造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及时总结凝练学校学习教育经验和成效,与小麦条锈病“斗法”的团队、窑洞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创新队伍、我们的根在田间地头、“三个坚持”让学习教育在师生中可感可及等典型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宣传报道50余次。
高标准落实,一体推进深学细查实改
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学、查、改”贯穿始终、一体推进,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强化学习研讨,筑牢思想根基——
领导干部带头学。校党委书记黄思光带头,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穿全过程。
4月9日,学校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校长吴普特主持学习并讲话,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交流研讨学、结合案例学。
校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35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0余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511次,党支部学习研讨2000余次,带动全校各级党组织掀起学习热潮。
教育培训集中学。6月11日,学校开展党员基本培训第一次集中大课,组织1.3万余名师生党员在149个会场,同一时间学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祝灵君教授讲授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报告。
将学习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处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等15期专题培训中常抓不懈,累计覆盖6000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研讨交流,促进深化转化,切实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理论宣讲常态学。遴选马克思主义学院9名骨干教师成立学习教育宣讲团,通过周三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党支部“送学上门”,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着热气”入脑入心。
依托“亘塬下”青年讲师团、红星讲师团、机关青年党史宣讲团等,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用“青言青语”推动作风建设理论“飞入寻常师生心”;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录制学习资料“送学上门”,不断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文化涵育实践学。开设“榜样力量”专栏,深入挖掘学校先贤大师的廉洁故事,将学习教育与校史校情相结合,激发师生爱校荣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念。
组织广大师生赴革命圣地延安、习仲勋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研学,切身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面向全体学生党员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等,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高度自觉。
狠抓查摆整治,破解作风难题——
全面排查,深挖问题根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认真对照2个问题清单、28个具体问题和党的自我革命5个方面突出问题“过筛子”,结合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和师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体检”。
校领导班子查摆23个问题,处级领导班子查摆218个问题,为抓实整改整治提供精准靶向。
动真碰硬,实现标本兼治。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校领导班子将13个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制定整改举措45条;处级领导班子将73个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制定整改举措196条,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真改、实改、改到位。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定修订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会务规范》《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36项,着力推动作风建设标本兼治、常态长效。
以案为鉴,强化教育引导。为强化警示震慑,5月21日,学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规违纪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编印《明规守纪手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中受警醒、知敬畏、守底线。
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举办学校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事迹展,开展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选表彰,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坚持开门教育,汇聚奋进力量——
坚持开门听意见、抓整改、亮成效。设置意见箱,举办“校领导走访学生日活动”、教代会代表座谈会等,有组织策划10场专题研讨,征求师生意见建议239条,65条已经立行立改,174条由相关部门持续办理落实。通过校园网、专题会议等将立行立改、集中整治情况向党员、群众通报,让师生成为学习教育成效的“阅卷人”和“监督员”。
从开设减重门诊到举办减脂训练营,从清理校园“僵尸车”到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从加装或更换道路减速带到设置交通疏导员,从上线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到园艺实验AI小助手、小水滴AI辅导员、党小助等智能服务体系迭代升级……一个个“急难愁盼”变为“满意清单”,师生对学习教育的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扎根一线做调研、谋良策、解难题。校领导带头承担重大改革和调研任务,围绕11个主题开展调研150余场,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化“四个有组织”等汲取各方面智慧。处级干部聚焦毕业生就业、学科建设、人才工作等难题,围绕179个主题开展调研570余场。
动物科技学院围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通过调研提出“夯实导师主体责任、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用好校友企业资源”举措等;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黄河流域农业旱情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6份,为旱区农业抗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切实让调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实效。
立足岗位勇担当、善作为、促发展。校党委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学校第四届党委第六次全体会议、校领导班子务虚会、学校“十五五”规划预研部署及“五个标杆”创建推进会等,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共识、集聚力量。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问题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
植物保护学院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集智攻关破解小麦条锈病“真凶”,使全国发病面积降低50%,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研发“水肥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灌溉装备”等技术有效破解西北旱区农业生产缺水难题,党员干部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有力举措。
高质量融合,推动学习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学校各级党组织对照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的要求,把思想淬炼和党性锻炼、整改整治、为民造福贯穿全过程,推动学习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有力增强了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集中的政治之训、理论之训、作风之训,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能力、筑牢了思想根基。
政治意识更加坚定,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极大增强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两个确立”深得民心,“两个维护”深入人心。
思想认识更加深刻,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坚决克服和纠正“小事小节论”“高校特殊论”等错误认知,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觉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忠实捍卫者和坚定践行者。
自我革命更加自觉,深刻认识到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一条重要经验,紧盯问题整改整治取得实效,纠“四风”、树新风不断向基层延伸,党风政风更加清朗,引领带动师德师风、校风学风持续向好。
有力激发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校正了政绩观偏差、增强了工作责任心、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在深化“四个有组织”战略谋划、聚力推进“五个标杆”创建中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呈现新局面。
学校改革发展谋划更加深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贯彻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精心制定《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和《贯彻落实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精神重点任务清单》,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明晰方向。
干部人才队伍支撑更加有力。选派23名干部人才参加中组部、教育部调训,常态化、针对性加强干部培训,干部大局意识、担当精神显著增强,15人主动到边疆地区和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担当作为。引育并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7人。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稳步推进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成立全国农林高校首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打造智慧农林人才培养高地,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动物科技学院入选教育强国建设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科技创新实力更加过硬。加快推进未来农业研究院、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创新高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52项(获批数量居全国农林高校首位)、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教育部U40项目2项,12个小麦新品种、元生爱特奶绵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西农莎能奶山羊被纳入国家品种目录,到位科研经费3.1亿元。
服务社会贡献更加彰显。成立旱区农业新疆研究院,优化海南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体制机制,成立天水花牛苹果试验示范站,推进宁夏研究院实质性筹建,2个科技小院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开放办学达到更高水平。扎实推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分校建设,与中亚国家高校共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召开第十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联盟年会,牵头筹建国际旱区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加强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获批“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
有力彰显了解决师生所忧所盼问题的强大作为——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一线听取师生意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将学习教育成果落到实处,让广大师生可感可及。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提升管理效能。出台《三学期教育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时间优化方案(试行)》,推动课堂教学范式革新与育人效能提升;出台《退休和离职人员公用房腾退实施办法(试行)》,实现公用房规范、高效、合理使用;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新增导师年审、职称评审、电子签章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师生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用心用情服务师生。构建“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跟踪帮扶”全流程服务体系,举办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岗位10万余个,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学生公寓、餐厅、林学院实验楼等项目建设改造,开展“西小农”乐园帮助解决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为行动不便老同志提供上门贴心服务,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征程上,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保持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党风正校风、强教风、优学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回答好“教育强国、西农何为”的时代命题,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