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走进农林科大

学校大门知多少

  
   西北农学院大门

 
南校区大门


  学校大门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它的变化往往会让长期生活在门里的人们感怀万千。感怀中,人们更多的是为门里门外的变化而生出欣喜。由7所农科教单位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校门不仅多,且座座印刻着学校的发展历程。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有11个正规校区大门。11个大门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一座是北校区正门,一座是南校区正门。
  
  北校区是原西北农业大学的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初建时,校门据说是两扇极简陋的铁皮大门。后来,学校先后演变为国立西北农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农业大学,但校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依然保持着简单朴素的风格:青砖砌就,四柱三开。中间两门柱较高,两扇大门也较宽阔,中门作为礼宾道,为重要客人及车马队伍通行之用,因为那时的机动交通工具较少,因而中门较少使用;两边两门柱较低,各有一小门为师生们日常通行所用。四个门柱上方各有一盏顶灯在夜间发出光明,使朴素的大门增加了一点“洋气”。大门左侧前有一个“介”字形的木质岗亭,里面最多能容两人站立,漆皮斑驳的小岗亭和校门一起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20世纪90年代初,西北农业大学迎来60华诞庆典,一座气势雄伟、庄严大气的新大门取代了已沿用数十年的旧大门,这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大门。 
  
  新大门仍然是中国传统大门的框架门楼形式,高近10米,宽51米,其规模比拆掉的旧门大了一倍多。四根复式方柱拔地而立,稳固地撑起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平台,门柱、门楼皆以褐色大理石敷面。整个设计线条简洁明快,棱角分明,色彩和暖,造型高大、宽阔,传统而不保守,进取而不浮躁,大气而不张扬,庄重而不失活泼。既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协调,又体现出激扬奋进的时代精神。
  
  原西北林学院的大门,它坐落在现在的南校区,高大、宽阔、雄伟,呈四柱三开形式,米黄色小瓷片贴面的宽大砖混门柱内分别巧妙地镶嵌了西北农学院校门门卫值班室和收发室。四柱两两相并,造型如拳头紧握,又如萌芽初生;宽厚的门楣以天蓝色瓷砖贴面,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校名横贴其上。这座大门据说是当时杨凌最为气派的校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后,由原西北林学院等组成的南校区校园作了重新规划,原西北林学院的大门带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成为永远的回忆。现在的南校区大门是2004年新建的。大门坐西朝东,站在大门外朝里看去,映入眼帘的就是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群——国际交流中心大楼和分列其左右的图书馆大楼和科研大楼,这个建筑群高大、宏伟,多为橙红色,周围有喷泉、雕塑、园林景观点缀。
     
  南校区大门就是以这些美丽、幽雅并且极富现代气息的建筑群和景物做背景的。整个大门包括两侧门楼在内,有70多米宽,其宽敞程度堪称杨凌之最,强烈地显示出一种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精神,每一个站在它面前的人都会被一种广大、开放的气势所震撼。大门内横着一道矮矮的、褐色花岗岩石块砌成的校名墙。墙的正面,是启功先生题写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名,背面记录着杨凌原7所农业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新校的过程。
  
  你若还想再端详一下大门的其他部位,大门两侧石墙上的浮雕值得欣赏。左侧的浮雕概括展现了我国古代农耕生活场景,右侧的浮雕表现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欣欣向荣景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展史上,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被放大定格在画面里。
  
  显示大开放气度的南校区大门,与其两侧展示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的浮雕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使每个走近它的人都会深刻地感受到,这所历史悠久而又完全崭新的大学,正敞开博大的胸怀,张开热情的臂膀,时刻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这所古老而年轻的学府,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向世界一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