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十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生命科学学院分论坛在理科楼D201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海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1位青年学者围绕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共叙合作愿景、共谋未来发展。线上线下200余人参加。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波恩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杜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围绕植物发育、分子机制、生物合成、神经科学、结构病理学、高温响应等多个研究方向作了精彩报告。
陈超凡、徐慧芳、陈振华、李承、崔佳昕五位学者分别就大豆根瘤发育机制、生长素与氮素调控、神经元多样性、“非液滴型”生物大分子凝聚物、海洋细菌糖脂合成等课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展现了植物学、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交叉融合的前沿进展。郭飞龙、周鑫然、卫永福、蒋维秀、袁毅、徐翔宇等学者围绕小麦种子发育调控、拟南芥开花信号通路、功能性血管再生、味觉受体结构、植物着色演化、高温响应磷酸化调控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体现了生命科学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徐翔宇、杜克大学袁毅、上海科技大学胥维秀三位学者亲临现场进行线下报告,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气氛热烈。
学院院长王存表示,本次学术交流论坛不仅是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盛会。他强调,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紧密结合的关键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年学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应当勇担时代使命,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基础研究,以“交叉融合”的视野拓展科学边界,以“顶天立地”的追求推动成果转化。学院将持续打造开放、包容、协同的人才发展生态,成为每一位有志学者实现理想的“沃土”与“舞台”,期待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西农生命”大家庭,共同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命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作为学校学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拓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持续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桥梁。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青年学者论坛”系列平台,集聚全球智慧、推动生命科学前沿探索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