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低空经济:规避发展误区,护航高质量发展之路

(环球网 2025-04-14 )

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适应国际航空产业竞争、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全新战略部署,具有万亿级市场规模发展潜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吸引着各方主体关注,从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然而,低空经济在发展初期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深入剖析低空经济发展中需警惕的五大误区,对促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群体盲目跟风致资源错配与效率低下误区

在多重政策红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加码低空经济,有效强化了低空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一哄而上”的局面,致使资源错配与同质竞争。对于地方而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低空经济,一方面,要践行“拿来主义”,在已有技术和产业基础上寻求与低空经济对接路径,加快制造环节关键技术问题的识别与突破,推进应用环节的市场、资金信息的汇总分析。另一方面,要面向自身区位地理特征,积极活用“实用主义”,既要满足多应用场景对航空器的一般性要求,也要满足对区域地理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对飞行平台构建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其航时、航程、有效载荷及通信传感水平的针对性提升。因此,地方要立足自身地理区位与优势产业,精准定位与低空经济的结合点,避免陷入重视技术引进而忽视自主创新、老技术未有效应用而新技术重复开发、本地市场需求分析不足而技术创新与实际脱轨等困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深刻意识到低空经济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性,入场低空经济需做长期准备,警惕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的非理性追捧,评估低空经济的安全与技术门槛,分析低空航行器制造与应用的市场需求,重视自身技术、资金及人才的储备情况。

决策短视功利引目标偏差和发展瓶颈误区

在各地政府、相关企业及金融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低空经济亟待借“东风”而“蓄势起飞”,但要认识到发展低空经济是一场“长跑”,只有政府、企业与资本共同保持耐心,低空经济方能行稳致远。对于政府而言,要制定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审慎型空域开放策略,避免因追求政绩而推进未成熟项目,导致项目烂尾和资源浪费;避免未经充分论证而放开低空空域,导致飞行风险增加和国家安全受损;避免因强调政策短期激励而忽视法律长期规范,导致行业标准失守和社会信任危机。对于企业而言,要秉持长远视角,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聚焦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创新及产品迭代升级,避免因抢占市场份额而降低产品验证标准,导致产品性能不佳和行业口碑崩塌;避免因盲目追求热点而忽视市场实际需求,导致企业资源错配和场景开发肤浅;避免因政策红利驱动而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和竞争能力低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要强调耐心资本培育和市场理性评估,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资本回归理性,破解“短期套利”与“长期发展”的价值冲突,避免因热炒股票市场而过度涌入资本,导致市场虚假繁荣和金融泡沫破裂;避免因追求短期政策红利而扎堆发达地区,导致金融资源错配和区域发展失衡;避免因追求企业短期经营成果而低估公司长期价值,导致企业创新偏离实际和研发投入压缩。

安全发展失衡陷风险累积及进步迟滞误区

低空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与发展本应相辅相成、协调共进。但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警惕安全发展失衡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在利益驱动下,为降低成本、加快项目推进,忽视安全规范与标准,在航空器适航认证、飞行人员培训、安全设施配备等方面投入不足。例如,某些小型通用航空企业可能为节省开支,超期使用老旧航空器,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飞行人员培训时间缩水,导致飞行安全隐患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可能在监管资源配置、监管手段更新上存在滞后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业态,尤其是新兴的无人机产业,传统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监管漏洞与空白区域增多,使得违规飞行现象时有发生,威胁民航运输安全、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安全。风险不断累积,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还将引发社会对低空经济安全性的信任危机,甚至可能激发公众对低空经济项目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阻碍行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正常发展进程,导致低空经济进步迟滞。

漠视公众利益酿社会矛盾与公平受损误区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空域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然而,部分项目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需要警惕漠视公众利益诉求误区。一方面,在低空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和回应居民诉求。例如通用机场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低空经济发展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机场运营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干扰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而居民合理维权诉求若得不到有效回应,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在资源分配中,若过度向大型企业、优势地区倾斜,忽视中小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发展需求,将造成发展机会不均等,公平受损。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获取空域资源、政策支持上占据主导,中小企业发展空间被挤压,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同时,欠发达地区因低空经济发展滞后无法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对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负面制约。

肆意破坏生态遭环境恶化及修复艰难误区

低空经济活动涵盖通用航空飞行、低空旅游开发等诸多应用场景,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的同时,若缺乏科学规划与有效监管,极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冲击。一方面,通用航空器在运行期间,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废气,会直接导致低空大气质量下降,而高分贝噪声则会打破野生动物原有的宁静栖息环境,干扰候鸟迁徙路线,破坏食物链结构,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另一方面,在低空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开发商可能受短期经济效益驱使,罔顾生态保护红线,过度开发旅游设施,可能会破坏自然水文循环与土壤结构,水土流失问题随之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极为有限,一旦受损,后续修复工作往往面临重重困难。植被的重新培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漫长时间,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受不可逆破坏后恢复治理将更为艰难。因此,需要加强科学规划与有效监管,警惕环境恶化及修复艰难误区,筑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低空经济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形态,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祉增进意义重大。规避群体盲目跟风、决策短视功利、安全发展失衡、漠视公众利益以及肆意破坏生态等误区,不仅是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能推动低空经济在正确轨道上稳健前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长久活力。

原文链接:https://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4MGoIgTEH5X

未命名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