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旬邑:政校企联动奏响苹果产业升级“三重奏”

(陕西日报 2025-11-23 02版)

11月14日,在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数千亩苹果树在阳光下静静积蓄养分。智能化分拣车间内,一颗颗苹果在流水线上高效流转。而在园区深处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苹果试验示范站,一项项创新试验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今年,我们通过政校企联动,使基地种植的‘秦脆’新品种苹果优果率显著提升,订单量稳步增长。”该公司负责人张桥表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让企业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

这些成果,是旬邑县创新构建“政府搭台、高校谱曲、企业演奏”机制,激发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写照。

“旬邑先后获得‘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苹果20强县’等160余项荣誉,苹果产业支撑着全县80%农民的收入。”旬邑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张颜珺说,“过去,政府、高校、群众和企业之间缺乏常态化合作平台,资源分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

近年来,旬邑县成立了乡村振兴人才科创中心,统筹专家引进、人才培训、新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搭建起一座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

“我们通过‘财政贴、企业投、高校补’多方筹措资金,专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张颜珺说,“我们还联合多部门组建旬邑农业英才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同解决运营难题,形成了政校企协同推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11月14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苹果试验示范站试验田里,马锋旺教授团队成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对新培育的品种进行数据采集。“我们正在进行新品种的抗逆性测试,希望未来能尽快在合作基地推广新品种。”团队成员李超表示,团队在土桥镇胡同同村还有22亩试验大棚,同步开展苹果新品种研究。

这两处试验田,正是旬邑县乡村振兴人才科创中心联合高校、企业打造的技术创新高地,兼具院士专家科研、技术人员实训、农民观摩学习三重功能,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重要枢纽。

目前,旬邑县乡村振兴人才科创中心已经柔性引进以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锋旺为核心的果业、园艺、土壤、生态等领域高层次专家5名,吸引6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长期驻点,为农业产业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科创中心为我们打通了与高校合作的通道,定制化培训和联合攻关让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张桥说,今年,公司6名技术骨干通过“订单式”培训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除“订单式”培训外,科创中心在县内龙头企业建立了2个人才实践基地,今年以来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110人次,成功留用优秀毕业生4名,为企业培育了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科创中心积极打造农民“田间学校”,由高校专家、行业骨干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师资团队,采用“理论+实操+案例+示范”模式,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4期、培训300余人,一批“土专家”成为连接企业与农户的技术桥梁。

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旬邑苹果产业焕发新的活力。目前,旬邑县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矮化密植示范园超过2万亩,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产业格局。旬邑苹果2025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5.05亿元,苹果产业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政校企合作为苹果产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和人才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方协同,推动新品种选育与绿色种植技术普及,同时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真正让旬邑苹果成为富民强县的‘金果子’。”旬邑县委书记师虎表示。

原文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925266.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