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反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我校师生反响热烈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我校组织13000余名师生以不同的方式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反响热烈。师生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书记黄思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情回溯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在烽火岁月中铸就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具有极强的思想感召力与时代引领力,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指明了方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充实民生与国防”立校,始终秉持“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了科技和人才支撑。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我们要用好用活纪念大会这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把爱国热情转化为育人动力,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统筹推进有组织新农科建设、有组织科技创新、有组织研发推广、有组织对外合作,强化卓越农林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打造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高等农林教育开放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长吴普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先辈遗志、勇担时代使命、矢志兴农强国的信心和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农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民族危亡中筹创诞生,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为国家战略而生、为国家战略而为、为国家战略而兴”的发展奋斗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人才与科技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更需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引领,始终牢记党中央殷切嘱托,聚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以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加快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紧密围绕国家需求打造旱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坚定不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在服务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西农担当、贡献西农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视觉盛宴,气势恢宏的场面、整齐划一的步伐与隆隆驶过的钢铁洪流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始终以学校“充实我民生与国防”为宗旨,扎根黄土高原,致力于小麦重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让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的粮,为我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我将更加聚焦种业创新、绿色种植等“卡脖子”难题,把论文写在广袤田野上,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三农”,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筑牢农业根基。

全国先进工作者黄丽丽表示,从精密导弹到先进战机,钢铁洪流彰显着国家国防实力的飞跃,这不仅是武器的展示,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与军人为国家安全筑起的坚强后盾。身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针对果树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我带领团队成员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在苹果树腐烂病和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为果业高质量注入了科技力量。未来,我将带领团队继续围绕相关研究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力争为果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表示,阅兵不仅是强大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国家历史与责任的深刻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今和平年代虽无战火,但我们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诸多难题。作为一名小麦育种工作者,我深知农业是国家安稳的根基,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我们围绕高产抗病抗倒伏,培育出了系列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装自己的粮,为国家的种业振兴、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鹏教授表示,阅兵场上,官兵步履铿锵、装备精良;观礼台上,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兵神情庄重、面容坚毅,这份震撼与思考,不仅是一场国家盛典,更是一堂跨越时空、连接历史的沉浸式思政大课。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党史研究的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引导学生回望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从救亡图存到奋起抗争的执着坚守以及我们与世界深度交融的宏大叙事,在铭记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感悟精神中坚定和平信念,让抗战精神转化为成长力量,助力他们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原沈阳军区联勤部队退役军人,现任保卫处安全指挥中心主任、工程师刘德明表示,作为一名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技术骨干,当我看到阅兵式中那些熟悉的装备方阵和铿锵行进的队伍,不禁心潮澎湃。那些我曾亲手维护过的武器装备,如今以更先进的姿态展现国威,让我为曾经投身强军事业倍感自豪。铿锵的步伐声唤起军营记忆,军人本色已深植血脉。这场盛典让我深刻体会到,从守护国家安全到守护校园平安,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将激励我在高校安全战线上继续发扬军队作风,以同样的忠诚与专业守护好这片育人之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宁表示,当受阅方队以“零误差”的姿态整齐通过天安门,钢铁洪流卷起的不仅是震撼人心的气势,更激荡着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底气十足的强军自信与矢志不渝的和平担当,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更觉使命在肩。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已稳稳传递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我们当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自己,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汲取真理力量,在课堂上深耕理论,在实践中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所学服务群众需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阿卜杜勒海、经济管理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宫辰(中文名)表示,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缅怀那些反抗法西斯主义的先烈们。

水建学院辅导员薛曾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读懂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指明了方向,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这份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高校辅导员,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任,我将持续努力把抗战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加强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责任感,鼓励青年学子在农业科研和实践中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曾服役于陆军某部英雄侦察连的退伍大学生、资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宋佳深表示,我曾是一名边防战士,阅兵式上熟悉的军号与正步声瞬间将我拉回军营岁月。当看到英雄的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通过广场,我热血沸腾,深感无比光荣。从大学生到军人,再回归校园,我深知今日的岁月静好,是无数战友枕戈待旦的守护。未来我将继续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继续保持冲锋的姿态,投身科研,书写新的报国篇章。

植保学院2022级本科生阿布都呢比·阿布都艾尼表示,此次阅兵盛况空前,让我深受震撼,心潮久久难以平静。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今天,各民族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精神风貌。在如今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中,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