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激扬青春:她们让农产品“活”起来

“生动、专业、有趣!”这是语言文化学院张晓容教授对一则微视频的夸赞。这些视频时长只有几分钟,却在内容、取景、转场、配音、字幕上牢牢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再看视频标题,青青小麦,碧林樱珠,金色猕桃,九眼溪客……一个个独特又充满韵味的名号,让人不禁回想起农产品的千年历史。

令人惊讶的是,该视频创作团队成员此前几乎都是微纪录片方面的“小白”。从入门到小有成果,她们经历了哪些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如果农产品会说话”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看看青春激扬的模样。

image.png

“灵光一闪”

几年前,《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红遍大江南北,带起了一波“文博热”。这些纪录片以文物为载体,辅以通俗易懂的解说,描绘绚烂多元的文明复兴图景。

视频创作团队负责人、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学生冯思琪回忆道,自己正是受到“让国宝活起来”这个创意的启发,想到“能不能让农产品也活起来”。

中国农产品也同样承载着几千年中华农耕文化的深厚积淀,而这一份辉煌似乎从不缺少旁观者或者亲历者的叙述——历朝历代的政府重视农耕,将实用创新的农业理论与技术汇总在了农业典籍里;善于思考总结的中国农民将他们对四时节律和生长周期的深刻理解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农谚里;诗人的笔也曾写下了耕耘的不易、抢种的紧张、丰收的喜悦,可谓卷帙浩繁。

如果农产品会说话,这是一个多么惹人遐想的话题。它们是否可以拨开他人言语的重重迷障,直击要害?在这个灵感的驱动下,冯思琪和她的团队成员查阅典籍诗赋,确定了微纪录片的五位主角——小麦、苹果、樱桃、莲藕、猕猴桃,正式启动此项目。

再怎么辛苦都是有意义的

在她们的计划里,不仅要完成十一集微纪录片的拍摄与剪辑,也要完成相应的双语文案写作。随着项目的进行,她们又增添了农产品标志设计、商业计划书写作等一系列任务。

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团队的配合度和凝聚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负责人的冯思琪没少在这方面费力气,花心思:对待团队成员,她在及时督促,合理安排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照顾,开导她们的情绪,比如给负责繁重剪辑工作的同学准备奶茶、水果等小礼物。

疫情和天气也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毅力。2022年杨凌疫情反复紧张,而农产品的生长、天气的变化是不会停歇的。几次封控或者连续的阴雨天气,都会对拍摄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即便天时地利皆好,一次急匆匆拍摄产出的结果也未必适用于纪录片的制作,这时就需要再一次、甚至几次的取景拍摄。

有一回,她们前往合阳县拍摄九眼莲。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当地几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雨停的时候,原定的拍摄场地的荷花几乎全部被雨打落。一筹莫展之际,冯思琪坚持在处女泉景区继续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在另一个相隔甚远的荷塘中发现了盛放着的数百朵荷花,团队也得以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

另一回是去小石桥村里拍摄,道路弯弯绕绕地非常难走,只能靠步行,算是最累的一次拍摄。但是在拍摄的时候遇到了三位90岁左右的老人,特别热情地讲述乡村的变化,在镜头里也笑得幸福灿烂,让她们感受到走访拍摄的意义。

image.png

除了拍摄过程,项目的其他部分也困难连连。但她们齐心协力,超额完成了走访调研、文稿撰写、实地拍摄、后期处理、配音配乐、排版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回忆起过去的困难,冯思琪笑着说:“取得成果的时候很幸福,再加上有一帮小伙伴和我一起,再怎么辛苦都是有意义的。”

未来还会再做下去

现在,冯思琪团队已经制作了40余篇农产品中英文案推送、中英两版共11个微记录片,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海内外总浏览量突破5万,浏览时长超过8万分钟,总点赞量超8000次。

她们努力让创新项目成果的意义落到实处:用切实成果助力农户创新,同时也努力推进特色农产品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过项目的成果授权助力农民销售并撰写相关商业计划书,也在实践中汲取灵感,结合自身专业完成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作为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如果农产品会说话》其实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冯思琪与这个系列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其实由于现在技术水平的限制,让农产品‘活’起来的效果还是可以继续提升。等到时间更加充裕的时候,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丰富这个系列微纪录片,让农产品‘真正活起来’,然后基于此参加其他的创新创业类型的比赛。”

对于有志于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同学,冯思琪的寄语是:要去寻找一个既有创新性又具备可实施性的点,深挖下去,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做好。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