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听!双选会上毕业生倾情寄语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我校2025 届毕业生就业春季综合类双选会暨低年级学生暑期实习招聘会(以下简称双选会)于3月22 日在南校篮球场展开。在此次双选会上,我们采访了多位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他(她)们分享了自己从大学规划到求职选择的经验与反思,围绕“以终为始”的主题,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从职业目标反向规划大学行动的实用建议。

87J}M[8}B0KGJ]L0F~KJ_TF_tmb.jpg

早规划,立目标

还在大一大二的我们总说时光很慢,未来很长,毕业求职还很遥远。可你听,毕业生学长学姐一声声劝告:“早点儿开始找实习吧”;“多出校园了解一些相关企业吧”,这饱含遗憾与真情的背后,是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和对整个大学丰富经历的高要求。

但听之后,大可不必焦虑,而应庆幸现在规划也来得及。 通过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不同专业就业方向有差异,这也导致我们确立的目标各异。

兽医研究生毕业的一位学姐谈到,“生物方向的就业岗位对学历要求较高,硕士学历相对来说是必要的”,那么她的大学长期目标就是如何获得读研的机会;林学专业的21级学长张锐觉得林学直接就业也未尝不可,但研究生学历可以增色不少,于是他立下了“两手抓”的目标,以求稳妥,在考研后仍积极参加春招;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四学长刘丰瑞认为机械方面的专业读研的必要性不大,所以他立下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相关企业实习。

通过采访发现,明确求职目标的时间点差异显著影响准备效率:早早规划,积累实习的刘丰瑞学长早已在去年秋招成功签约下一家企业;而一直以来目标模糊、随波逐流的一位微生物研三毕业生学姐在招聘会上举步维艰,面对着较空的简历和少之又少的对口公司,无奈发出“重来一次不会再选生物”的哀叹。

早规划,立目标,它让我们心中不慌,行动有力,游刃有余。

储能力,攒经历

“企业最看重什么方面的能力,大学里的哪些经历会更有帮助一些呢?”张锐、刘丰瑞和兽医专业的栾澍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不同企业,偏向性不同。”

 一些跨国企业会更关注个人的外语能力,此时手上的四六级证书或相关竞赛等就是非常好的能力证明,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积攒语言应用、外企实习等的经历;而研发岗则偏重于科研经历、能力,这时在本研阶段多参加科创项目、科研训练,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至于普通单位,以前有过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学生工作经历的人会在竞争中更胜一筹,那这就要求我们多参加学生工作和相关企业的实习,在实践中锻炼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积累经验;还有一些特殊岗位可能对一些证书有硬性要求。

在双选会现场,我们了解到张锐就很明显地因为实习经历丰富而倍受HR青睐,求职过程顺利。


WPS图片(1).jpeg

张锐同学在接受采访


在双选会现场,一些低年级同学来寻找暑期实习,比如一位大二的葡萄酒专业同学,因毕业想找到对口的企业岗位,所以现在已经开始找相关实习;经济管理的大三学生吴霜来到双选会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找找实习,积累经验,为大四找工作做准备。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大三学生宋金宜已经找到三家合适且心怡的实习,他特别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了提升能力、核心竟争力的重要性。

他们都用行动诠释着明确目标后应该行动起来、做好尽量充分的准备的道理。


WPS图片(q).jpeg

宋金宜同学在接受采访


除障碍,破困境

我们真正在行动时有时会感到晕头转向,无法维持短期目标和长期职业发展需求间的平衡。对此,栾澍艺说:“短期目标应该包含在长期目标里。不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刘丰瑞建议:“不必内耗,走好当下的每一小步,大步自然能走好。”张锐则启发我们运用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长期职业发展需求可能是重要不紧急,短期目标可能是重要且紧急,我们需要把这些事分门别类,规划时间,这样会更有头绪些。

我们要打磨个人能力品质,但也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处于信息社会,信息差早已成为致胜的关键一招。多位受访者都提到像双选会等岗位、就业信息还有专业领域的新形势、变化可以由多渠道获得,比如学校毕业生就业群、公众号“西农就业”、辅导员通知、企业官网和校友网络等等。破除信息差、敏锐地抓住动态信息、获取外在资源能帮助我们少“踩坑”,多成功。

在谈及求职时的因素考虑,大多数人把城市离家近、高薪作为首要考虑,但也有同学,比如宋金宜学长坚持把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培养员工的能力放在第一位。但这似乎并没有固定标准,选择因人而异,但是我们国家一定会倡导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再深入探索求职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就到了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

针对于简历撰写,多位受访者都提到可以多参加简历撰写的宣讲会,与专业的老师、辅导员沟通,学习优秀简历等方法。微生物专业研三学姐和张锐都表示,把简历上的自己干了什么事儿尽量写详细一些,量化一些,比如做的科研项目耗时多少天、报告多少字、评级结果是什么。张锐说,和秋招对比,因为简历详细量化了不少,这次春招的HR(人力资源)问的问题更多,热情也更高,整个过程的求职体验也变好了。

谈到面试技巧,宋金宜深有体会,他建议我们带着问题和 HR如实、真诚地交流,把想问的疑惑问出来,像面试地点是全国轮岗还是固定地点、薪资待遇怎么样、包吃包住嘛等等。表现得自信大方一些就很好了。

最后的抗挫心态调整是老生常谈了,但大家的想法依旧非常丰富。动科的研二学生张慧莹觉得心情不好了应该去吃点好的哄自己;宋金宜乐观地鼓励大家,“即使是在这样不太好的大环境下,我们也要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社会工作的研三学姐宁瑞莲则认为,没被企业录用并不代表着失败,只是你和这家企业并不匹配。但如果是被质疑能力而又执着于进这家企业,那我们还是要针对性地去提升。求职被拒是常事,但在挫折中学习与成长才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品质。

求职是一段学习后的终点,亦是规划路径的起点。从受访者的经验中不难发现,目标的清渐度决定了行动的精准度。低年级学生不妨以毕业时的求职画面为锚点,倒推每个学年需要完成的“里程碑”。答案蔵在一点一滴的行动里,就像宋金宜最后说的:“去做的过程里边全是答案,去想的里边全是问题。”

作者简介:谢佳能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类24级本科生

王海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类24级本科生

编发:丁元禾

编辑:孙楠皙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