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由我校国际学院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国际暑期学校”顺利结营。来自蒙古科技大学、蒙古生命科学大学和蒙古理工学院的20余名师生围绕食品科学与营养健康主题,完成了为期26天的系统学习与跨文化交流。
本次暑期项目坚持“学术引领、实践导向、文化融通”的设计理念,通过基础理论、实验实践、企业参访、科研训练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系统提升蒙古学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理论学习方面,课程内容涵盖食品营养学导论、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与能量平衡、维生素与植物活性成分等多个模块,系统梳理营养代谢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环节则设置了维生素C的光度分析、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营养标签分析及功能性焙烤产品设计等项目,强调实操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提升。
在科研训练之外,暑期学校组织蒙古师生走出课堂,走进陕西优利士乳业集团、咸阳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健力宝陕西有限公司、天行健生物科技等10余家食品企业,了解我国食品产业在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与功能食品开发方面的先进经验。
活动期间,暑期学校还组织学员们学习中国书法、传统拓印等技艺,实地参访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校史馆与葡萄酒学院,并品尝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陕西美食。
蒙古高校教师美然表示,此次暑期学校课程设计科学、内容丰富,通过“理论+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蒙古师生们对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水平有了直观认知,对中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印象深刻,也为两国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Sayan表示,相较于他在蒙古的实验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实验空间更为充足、实验条件更为完备,这样的环境对于自己实现“提升蒙古食品安全性、丰富食品种类,让蒙古人都能吃上干净放心的食物”的理想有很大帮助。
为期26天的暑期学校给蒙古师生的生活带来许多改变,在离开中国这片土地上时,他们已然能熟练地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与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也对中国的文化流连忘返。
据了解,学校将持续推进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对外开放实践,探索构建包括短期培训、学期交换多元合作机制,推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