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教师参与完成的《中国粮食制度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由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织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有关专家研究编著的一部著作,系统阐述了我国先秦至清末的粮食安全思想和粮食制度变革。该书由粮食安全思想、粮食生产制度、粮食储备制度、粮食流通制度、粮食分配制度、粮食灾赈制度、粮食节约制度、中国粮食制度的经验与启示等九个部分构成,学院朱宏斌教授和杨乙丹教授承担完成了粮食生产制度、粮食分配制度和粮食灾赈制度三个部分的内容,为确保著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书得到“三农”、粮食经济、经济史等领域专家的充分肯定。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评价认为:“该书阐述了我国古代政府和社会在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分配、灾赈和节约等方面制度的产生、确立、完善及基本成熟的过程,可谓是系统论述我国古代粮食制度的首部著作。该书的出版,将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现代粮食制度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评价认为:“该书对经济史作出最新贡献,为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治理智慧汇集了丰富信息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一级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评价认为:“该书首次提出粮食安全思想和粮食生产制度、储备制度、流通制度、分配制度、灾赈制度、节约制度的‘一个思想、六大制度’这一具有创新性的中国古代粮食思想和制度体系,深刻总结制度背后的主线和逻辑,填补了在粮食制度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