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一场题为“以文载道传薪火 以书为媒话成长”的座谈在经济管理学院C304会议室举行,曾在此任教、如今以笔为耕的著名作家王心剑教授带着荣获多项大奖的长篇小说《生民》“回家”。
活动在王心剑向学院的赠书仪式中开启,他动情地回忆起在西农任教的岁月,认为正是那段身处农业科研重镇的经历,让他得以近距离观察和感知农业科学家这一群体,这种深刻的共情,成为他日后创作《生民》最原始、最澎湃的内驱力。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王心剑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的故事讲起,他坦言《生民》的创作灵感与人物原型,大量汲取自他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之中,有毕生致力于小麦育种的专家,有长年累月坚守在田间地头的技术员,他们的青春、奋斗、困惑与坚守,共同构成了《生民》波澜壮阔而又细致入微的叙事基底。他从为什么要写《生民》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从个人与这些农业科学家交往的经历切入,生动阐释了《生民》如何试图破解科学家群体“为何而奋斗”的精神密码,揭示了《生民》与我们理解个人成长、社会变迁与自然之道的深刻启迪。
数字经济2502班刘天一认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如此深刻理解农业科技工作者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表示之后必将勤耕不辍,书写自己的精彩华章。副院长王军智如是说:“这份珍贵的礼物,超越了简单的书籍馈赠,象征着人文精神与农林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经管学院注入了一股鲜活的人文暖流,未来的农林人才培养必须在掌握科学技术与管理知识之外,构建起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
王心剑,原名王新建,1981年至1997年在我校经管学院任教,西安石油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空难》和《唐山大地震死囚》连续获得全国优秀通俗中篇小说大奖赛一等奖。《生民》是一部反映民国时期关中平原原生态民生境遇和农业科技播洒题材的小说。该小说初创阶段曾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2014年获得陕西省作家协会优秀长篇小说奖。陕西广播电台文化三秦栏目、故事广播栏目曾对作者做过专题采访推介,美国《侨报》、中国《海南日报》、《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众多国内外新闻媒体曾报道过该小说出版与获奖情况。长篇小说《生民》更是陕西省委宣传部首届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荣获陕西作协2014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及白鹿文学奖。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