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推动“知华友华”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实领域迈进,11月12日,经管学院闫振宇副教授、陈海滨教授将博士留学生全英文课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Ⅲ”从校园课堂搬到了乡村振兴的一线战场。
他们带领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12名国际留学生,一同走进陕西省眉县横渠镇文谢村,开启了一场探索中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奥秘的奇妙之旅。在文谢村村主任的陪同下,师生们深入猕猴桃种植园,实地观摩种植技术、采收流程与储存方式,详细了解当地猕猴桃从品种选育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闫振宇副教授和陈海滨教授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与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紧密结合课程理论,现场讲解节水灌溉、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阐释中国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方面的探索与成效。
观摩过程中,留学生们还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小农户如何有效对接大市场等现实问题。留学生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非常生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发展路径。”“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绿色发展模式,对我很有启发,希望将来能把这样的理念带回家乡。”
眉县猕猴桃于2025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据显示,全国每7个、全球每10个猕猴桃中就有1个产自眉县。猕猴桃这颗“致富果”“幸福果”不仅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缩影。作为陕西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文谢村的变迁正是中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此次在文谢村的课堂实践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田间专业课”,更是一堂深刻的“中国国情课”,不仅拓展了留学生认知中国的维度,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也为推动中外农业发展与人文交流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田野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组织国际留学生走进中国乡村,将更多专业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深化“知华友华”教育内涵。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