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生命学院党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40余项,科研经费超2100万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生命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农业强国”战略需求,以“三个聚力”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动能、育人实效、服务能力,实现党建与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结果。
聚力筑牢组织根基,以党建规范护航科研业务有序开展。学院党委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科研管理全流程,构建“党建+科研监管”融合机制,针对科研经费使用、实验设备采购、项目申报等风险点,出台《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度,每学期组织科研诚信等专题培训,覆盖200余名教职工及600余名师生党员。创新“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模式,24个党支部中,5个教师党支部直接在核心科研团队设立,2个师生混合党支部围绕“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健康农业产业”组建,实现科研方向与党建责任“双绑定”。其中,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以“科研攻关+组织生活”融合模式,每月开展“学术研讨+主题党日”活动,在党支部中设立“学术创新奖”“团队协作奖”用于表彰硕博士研究生。生物健康农业产业党支部以校企支部共建,锚定需求破产学壁垒,作为学校首批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为核心,通过“红色教育铸魂+校企党建搭桥”双路径,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农业发展的实践动能。
聚力强化精神引领,以党建赋能科研人才队伍与育人体系建设。学院党委构建“党建+科研育人”双驱动体系,严把科研人才政治关,人才引进坚持“政治素质+科研方向契合度”双标准,实现“进人必审科研立场、进人必谈报国初心”,近三年发展引进人才党员1人、重点资助博士后党员1人,1名新引进教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青年教授递交入党申请书。2个党支部获评“陕西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5个党支部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打造“党建+科研实践”育人品牌:依托“启航计划”暑期科研训练营,累计输送700余名学生赴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参与农业微生物、作物遗传改良等项目,党员教师全程担任指导导师。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研类奖项41项,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发明专利50余篇。
聚力发挥领航作用,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与有组织科研协同突破。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锚定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粮食安全、生态保护重大需求。建立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科研决策“季度督查、年度考评”机制,以党建凝聚科研合力,牵头开展有组织科研:布局科研前沿领域,成立作物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连续八年实施“高水平成果登峰计划”,年均投入70万元支持科研团队;2025年划拨35万元培育“三大四小”人才科研团队。推动“党建+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模式,党员科研团队牵头选育金银花“秦花6号”、丹参“秦丹1号”、五味子“红宝石”3个中药材优良品种,颁布省级地方标准1项、地市级地方标准3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3.7万亩,开展技术培训41场次覆盖2.5万余人次,新增产值1.6亿元。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