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 真懂 真用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党委宣传部长 吕卫东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认为,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要模范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切实提高学习实践的实效,在这个学习目标引导下,初步形成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的问题很重要,会影响到发展目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① 发展和发展观。
“发展”一词指事物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兼有组织、规模扩大之意。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是事物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经济学意义讲,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在其《经济发展》一书中,将发展定义为整个社会或社会制度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方向持续前进。他认为发展有三个核心内容,即生态、自尊和自由。由此可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发展,就会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可以分为经验形态的发展观和理论形态的发展观。经济形态的发展观是人们在各自的生活实践、发展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它具有朴素性、自发性和经验性等特点。理论形态的发展观是系统化的发展观,是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抽象和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逻辑,经严密的饿系统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一般的说,发展观有如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发展的认识。二是发展的实现。三是发展的评价。这三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
当社会主体(社会、政党、阶级、团体、个人)形成或掌握了一定的发展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理解有关的社会发展现象,处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发展问题,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发展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认识、思考、解决、评价重大发展问题并进行发展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认识、发展方法和价值标准,从而也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发展观会对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发展观会对发展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②当代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与最深刻的变化是,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都面临振兴经济,摆脱贫困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低迷,物质匮乏,也面临着恢复经济和继续发展的任务。因此,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的要求,发达国家战后恢复的努力,把全世界带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发展潮流之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吸引了大批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事发展问题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战略学、发展伦理学等相继问世,这些不同的学科,虽然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焦点却是一致的,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问题上。由此,发展理论应运而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观上,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第三、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第四、更加注重对外开放。
③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五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坚持和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深刻地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内容和表述也越来越完整和深刻。我在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的过程中,多次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多次做出阐述和指标,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总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们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不断使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之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化,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1、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中蕴含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各项工作的标准和体系,这些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帮助我们发现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根源进行科学分析,促使我们对高等教育机制和高校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宏观地讲,我国近年来高校的发展状况足以表明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科学性、正确性。一方面现行的高等教育机制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现行的高等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高校师资投入科学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但是,入微处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机制和高校发展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高级研发管理人员匮乏问题的并存;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的逐年加大和高等教育产出效益的不对等;学术权力的独立性要求和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倾向的不协调;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脱节;高校科研成果量的膨胀和科研创新成果的萎缩并存,此外高校发展中还存在有学术功利、学术造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刘延东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办学理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发展措施的完善。
2、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客观需要。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并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加快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注重创新、有深厚文化底蕴、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我们学校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把握重在解放思想、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原则,在全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以及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筹划研究,决定以“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和主题。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唯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国情校情,才能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和高度的共识,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以“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勇气和自信,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作风,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善于主动用战略和全局的眼光站在更高层面思考和工作,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主动意识、锐意进取的奋斗意识、攻坚破难的开拓意识和争创一流的拼搏意识。切实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3、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呈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一是工作环境更加开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改变了信息发布和获取的传统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开阔了正处在求知欲旺盛期的师生们的眼界,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工作对象更加活跃。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四个多样化”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变性,也使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更加活跃,而且师生员工又都处在不同的文化层次、文化氛围、文化需求中。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就需要宣传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为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全面实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几个基本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着力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校园中也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到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把他们的利益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满足他们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多方面的需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方面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和机制,使其创业有机遇、干事有舞台,为每一位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引领大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为重点,引领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时时事事考虑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真心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规律。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主动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植根于深厚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土壤之中,才能充满生命力,善于研究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要把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支持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上,突出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发展的大局,将广大师生员工的注意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到学校发展上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师生、员工的头脑,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师生员工之中,为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坚持在中央精神同学校实际的结合上下工夫,将中央精神转变为学校的决策,把党的政策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统一思想的工作,引导师生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宣传思想工作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校实现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是新时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学校发展、改革、创新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师生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致的,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党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来进行,努力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构建和谐创新校园的舆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求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典型宣传。要善于挖掘优秀的师德典型和学生先进榜样,不失时机地发挥身边典型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师生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奋发向上、崇尚科学、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和考风,为育人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 三贴近” 原则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贯彻落实这一指导原则,宣传思想工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学校建设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为此,我体会必须做好三点工作,一要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当代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解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轨迹和发展趋势, 是加强宣传思想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二要做好重大理论选题、宣传策划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基层提供辅导和讲座的“菜单”,要及时、经常性地为基层提供重大理论学习资料,包括纸质资料、电子资料、视频资料等,经常性地为基层政治学习提供重大理论选题,以保证政治学习的有的放矢。三要改变灌输式的说教方式,努力做到真情传播。要使宣传思想的实效性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得到发挥,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要让政治理论渗透到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渗透到广大师生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之中,使宣传思想工作如春风化雨,无处不在,处处有声。
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创新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 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也是判断宣传思想工作是否具有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多年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宣传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一要在内容上创新。在推动思想武装,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任务中,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能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回答现实问题,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结合广大师生思想的实际,向广大师生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讲解,更好地促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当前,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也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引导师生树立和谐的理念、创新的理念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构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贡献力量。二要在方式上创新。要认真研究宣传规律和思维规律,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进一步适合师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使宣传思想工作产生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从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另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调研和舆情信息工作,加强对策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三要在手段上创新。必须树立“阵地意识”,要善于使用大众传媒,通过建好校园网、报纸、广播影视和宣传栏等媒体,科学构筑和牢牢掌控这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媒体。四要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要提高单位领导对开展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高度认识,不断加强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神,结合自己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形成的初步体会。现提供到这个交流平台上,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终审: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