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师生文苑 - 评论

对学生感恩教育不能少

  报上有条消息:“月月领取救助款,从不写信给恩人,这些大学生要补道德课”,说的是自1996年夏开始,经《福州晚报》牵线搭桥,得以圆了大学梦的逾千名莘莘学子,已有近400名完成学业。但这中间只有不到一成与资助者有过信件往来,表达过感激之情。写过两封信的不足10人,其冷漠程度令人心寒。无独有偶,最近又在报纸上读到与上面内容差不多的两则新闻:一则说的是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另一则说的是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每当读到这类新闻,我的心里不禁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在大学校园里,除了上述提到的典型事例外,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不相识的路人,甚至出现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也不鲜见。据有些学生家长反映,有的大学生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甚少。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但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对学生感恩教育不能少。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感恩,就要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生活中,当我们每天享受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我们日常的饮食,要感谢农民兄弟;当我们读一本好书,要感谢作者的创造。朝霞捧出了黎明,大地哺育了生灵,谢母亲赐予我生命,生活赠人友谊爱情……所有这些,我们都应感谢。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就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这种感激之情,并非引导学生对施恩者以丰厚的物质回报,而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全民的知恩图报氛围,这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终审: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