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走进农林科大

中轴线上的“巨人”

  邰城路是杨凌示范区的城市主干道之一。它和西农路相接,穿过西宝高速、陇海铁路,直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著名的五台山脚下。无论你是行车还是走路,都会看得见北端最高处一座高大的建筑巍然矗立,像个巨人。

  对新世纪的农林科大学子来说,谁都不会对这个巨人感到陌生,它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八号教学楼。

  八号教学楼之“巨”,有多重含义。

  先是面积之巨。它的总建筑面积达43685平方米,含6个楼梯、4部电梯,拥有136个教室和84个实验室,可同时容纳11000名学生上课和3000名学生做实验。

  再是高度之巨。它高50余米,超越昔日“西北第一楼”三号教学楼近10米,以至于无论你是途经陇海铁路杨凌段,还是行走在杨凌水上运动中心的游客,只要北眺,总会看见八号楼的弧线型顶部。它超越了周围的一切建筑,以卓尔不群的姿态挺立在校园的中央。

  还有就是楼内东西中庭各有一幅巨大的壁画,均为宽5米、高15米。壁画由长安画派名家李正平所绘。东侧壁画题为《登阶览画万重山》,从上往下,只见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茫茫云海,苍山翠峰由依稀可见到清晰可辨,再到巍然屹立,秦岭的浩然大气不由得让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西侧的壁画题为《源远流长》,从上至下依次可见一轮红日跃出云层,薄薄的云雾中,黄河穿越黄土高原蜿蜒而来,宝塔山下,延河轻轻流过,壶口瀑布咆哮而下,苍松翠柏掩映着黄帝陵。黄土高原的厚重,黄河的磅礴,黄帝的威仪,仿佛都在激发学子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读书。

  八号教学楼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后北校区新建的第一座教学楼,也是学校北校区体量最大的教学楼。它的外观呈“凹”字形,主楼高10层,与主楼并排紧密相连的两侧裙楼高6层,与两侧裙楼垂直、向南延伸的阶梯教室高3层。10层高的主楼为教学实验室,6层高的裙楼为教室,三层高的侧楼为学术报告、大班上课之用。在两侧的裙楼中,各有一个宽10米、长20米、高与6层楼齐、采用自然光的中庭,是学子们课后休闲或自修的好场所。

  如此巨大的一座楼,人流吞吐量之澎湃,可想而知。当1万多学生集体涌进涌出的时候,这楼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响?于是,一楼大厅那巨大的静字就发挥了它特殊的作用。上课的时候,你走进这座楼,因为这个“静”,可能你并不会意识到这里有如此之多的学子在科学的道路上求索。而在教学楼大门的正上方,镶嵌着校训“诚、朴、勇、毅”四个金色的大字,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在做人和治学的道路上要诚实、纯朴、勇敢、坚毅。

  走进“巨人”,你能处处感受到勤勉奋进的氛围。鲁迅、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茅以升、居里夫人、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达芬奇……那些中外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就与学子们共处一室,用他们的人生格言勉励莘莘学子,用他们的睿智目光关注莘莘学子,用他们对待事业的精神感染莘莘学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并组建获得了国家和陕西省6亿元启动资金的支持,学校决定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八号教学楼作为12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应运而生,于2001年破土动工,并于200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八号教学楼刚刚投入使用半年多,就迎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前来视察。

  2004年4月11日上午,来校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走进八号教学楼看望了正在做实验的部分师生,与13名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临走前主动来到自发聚集在教学楼门外小广场上的数千名学子中间,热情问候,殷切寄语。总书记抑扬顿挫、坚定有力的话语,鼓舞了现场的每一位大学生,热情的欢呼声、热烈的掌声久久萦绕在欢腾的校园上空。

  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那响彻校园的欢呼,都被沉稳大气的八号教学楼所见证。

  如今,站在“巨人”门前的小广场上,静气敛神,凝耳细听,似乎还能听到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林科大学子那语重心长的叮咛和嘱托:“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民要吃得饱,吃得好,靠什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要靠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寒来暑往,岁月如歌。这挺立在校园中轴线上的巨人,已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无论是已送走的,还是正在这里学习的,抑或将来要在这里求学的学子,只要他们站在八号教学楼前,定然会想起总书记的嘱托,高扬起理想的风帆,搏击知识的海洋,为开创祖国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明天不断向前!

  “巨人”,它默默地、快乐地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它时刻见证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世纪的发展和成就。

 
北校区8号楼

 
8号楼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