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 重在启发
—一位教师“生物化学”课程印象记
编者按:近年来,生命学院“生物化学”课程代课教师李科友大胆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教学,鼓励学生用于创新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希望更多的基础课程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踊跃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使我校基础课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12月,林化071和072班合上的一堂“生物化学”课上,来自湖南的王弋和其他三位同学走上讲台,分别用湖南话、陕西话和重庆话表演了 “三羧酸循环”赞歌。
朗诵(甲):朋友,你见过黄河吗?它从巴彦喀拉山走来,一路风尘经过八个省区。
朗诵(乙):它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直奔大海。
朗诵(合):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赞美你,黄河,母亲的河!
朗诵(乙):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秘密,黄河厚德载物,灌溉华夏,散发出无穷的能量,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三羧酸循环”。
朗诵(甲):学友,你了解“三羧酸循环”吗!它先由一分子“乙酰辅酶A”和一分子“草酰乙酸”缩合成一分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朗诵(乙):它经过九次化学变化,由“草酰乙酸”始到“草酰乙酸”止,形成一个循环。
朗诵(合):这就是神奇而著名的“三羧酸循环”。
朗诵(甲):啊!“三羧酸循环”你惟妙惟肖,一次循环竟能产生12个ATP。
朗诵(乙):“三羧酸循环”你渺小,渺小得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然而,你是伟大的,有了你,使我们生物体生命长青。
朗诵(合):啊!“三羧酸循环”,神奇而伟大的“三羧酸循环”,蘸尽黄河之水,也书写不尽我们生物体对你的情感。让我们齐声歌唱,歌唱神奇而伟大的“三羧酸循环”。
合唱:《三羧酸循环赞歌》
……
这只是生命学院李科友老师在讲授“生物化学”课程中探索创新、启发教学的一个典型事例,用同学们的话说,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大家在轻松幽默中记住了内容枯燥、方程式又多又复杂的三羧酸循环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使大家在快乐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度,提高了效率。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概念多,内容多,机制复杂,且规律性、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上课用的是厚厚百页课本,考试不过区区两页试卷,因而被普遍认为是本科阶段学生难学、老师难讲的一门课程。校园流传着“生化生化,深而难化”的俗语。李科友老师承担了“生物化学”教学工作后,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科友老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除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他更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从事研究的方法。在讲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章时,他重点推荐了清华大学向义和教授的《DNA双螺旋结构是怎样发现的》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简述其过程并写读后感。
课堂上,李科友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思考,勇于提问与创新,实验环节要求同学们认真实践并积极思考。魏军坤同学对DNA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肺炎环球菌转化实验”提出质疑时,他对其积极思考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通过查阅资料对该同学提出的7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针对同学们就“肺炎环球菌转化实验”的种种质疑,他列出十几个问题给予详细的讲解,并从微生物学、分类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该实验。吴丽丽同学对实验课本上“转氨酶活性鉴定实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李老师对该学生及时予以了表扬。每当此时,课堂上时常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了将枯燥的“生物化学”讲得生动有趣,李老师想了不少办法。他将8种必需氨基酸编成了“一家写两三本书来” 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很容易地记下来;讲到三羧酸循环时,他以黄河作比拟,让同学们进行了一次TCA循环赞歌的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加深和理解。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插上了自由想象的翅膀。
李老师对要求同学严格,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他带着林学和林化5个班的课程,布置作业16批次,对每个同学的作业都细心评改,找出每一处错误,连错别字也不放过。普遍问题课堂讲解,对作业认真的同学不忘写上几句表扬或鼓励的话。林学073班邹立说 :“最初我对写作业不屑一顾,李老师一次次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终于让我明白作业的重要,并认真对待。”林学071班杨晓婷这样写道:“您让我们做作业,并且第一次在课堂上表扬了我。于是以后每次作业我都认真写,不会的从书上找,找不到的就从课外相关资料上查阅。”此外,李老师经常与学生互动,通过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改进教学方法。
李老师还每日坚持课前在黑板上写一句英语。如 “No pain ,no gain—一份耕耘,一份收获”;“Never give up——永不言弃”, 让同学们获益匪浅。“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只是让大家简简单单地多记住了一句话,多学习几个新单词,更是培养了同学们做事有始有终的严谨态度。”林学072班聂建松同学说。刘娜、吴晏兵、李文婷同学用英文写体会、谈感想,欧阳旭同学还把李老师教给大家的每日一句英语编成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赞许。林学071班周丽说“基础生化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生化知识,李老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更让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知道该怎样对待学习,怎样学习。”林化071班刘海洋这样说:“对李老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我想最恰当的是“敬业”二字。或许我们今后再也不能接触生物化学了,但老师在生物化学课上经常提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会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徜徉在生物化学的海洋里,收获颇多,这片海洋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