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全国糜子产业发展暨小杂粮加工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府谷召开

  5月15日至17日,由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全国糜子科研协作组、府谷县人民政府主办,我校小宗粮豆研究中心、府谷县农业局承办的全国糜子产业发展暨小杂粮加工利用研讨会在陕西省府谷县召开,来自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西藏等省(区)从事小杂粮科研、贸易和食品加工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及新闻媒体共122人汇聚陕西省府谷县,以“糜子产业发展和小杂粮加工利用”为主题,就糜子产业发展和小杂粮科研、生产、贸易、食品加工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与对策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会议期间举行了全国小杂粮产品展览,河南、云南、四川、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西藏、陕西等9个省区、5县区的 52家小杂粮加工企业共展出260多种小杂粮产品,产品涉及酒、醋、酱油等酿造类产品、保健茶、保健饮品、保健粉、冷冻食品、小包装原粮、陕西省府谷县黄米、荞麦、扁豆等21种传统食品。同时与会代表品尝了府谷黄米油糕、黄米甑糕、黄米摊黄、黄米茶米、黄米粽子、黄米凉粉、黄米窝窝、扁豆凉粉、荞麦圪饦等19种传统风味食品。这些传统风味食品引起了会议代表,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的极大兴趣。

  会议举行了第二届优质黄米评选活动。来自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7个省、10个地区的47份样品参加了评价。11位糜子专家分别从黄米米色、整齐度、黑脐等外观品质指标与米饭的色度、甜度、劲度、香味、回生度、饭色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评选出优质糯性黄米产品2份,优质粳性黄米产品10份。

  会议就糜子及小杂粮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有13位从事小杂粮科研、生产、贸易和食品加工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和专题发言,就糜子、荞麦、青稞、燕麦、食用豆类等小杂粮的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分析,并达成共识。

  会议指出,面对制约小杂粮生产、产品和市场的有关问题,必须注意:一是加强品种改良,选育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品种,建立良种生产与供应体系,扩大优质品种生产规模,实现区域化种植,实行一村一品是小杂粮原料生产的保障;二是小杂粮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是加快小杂粮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三是加强小杂粮营养、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人们对小杂粮的认识,倡导健康消费,宣传介绍小杂粮食品的加工制做方法,指导小杂粮家庭消费是小杂粮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建议,加强小杂粮科研生产机构与加工贸易企业合作与交流,围绕市场需求选育、生产优质小杂粮原料;建立小杂粮食品开发合作组织,努力开发名优小杂粮食品及满足人们主食化的传统风味食品;积极提倡开展小杂粮食品生产厂家与营销企业合作,实现生产厂家创名品,营销企业促销售,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产品流通,有效链接产业链条,推动小杂粮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提高小杂粮原料商品质量,加快小杂粮食品开发,宣传、教育、引导小杂粮消费,扩大小杂粮产品市场,对实现小杂粮主食化,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小杂粮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全国优质黄米鉴评、小杂粮加工产品展览和传统食品展示及品尝等活动。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