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别样征途】农高会中的田园“译”术家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展台,是世界的缩影;交谈,是文明的互译。在农高会的现场,志愿者翻译着坚守,参展商翻译着创新,而来自五大洲的展品,正无声地翻译着同一份深情——我们对农业与土地那份深沉的眷恋。 

志愿者:翻译“责任”的桥梁

一身白衣的年轻志愿者们,正以热情翻译责任,用汗水诠释奉献。

来自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专业24级学生杜宇航,主要负责电梯乘坐的安全疏导。面对人潮拥挤、老年游客安全意识薄弱且沟通困难的难题,他曾数次直面突发风险。然而在他看来,走出校门,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学校的形象。于是,他积极应对、主动沟通,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图片6.png

正在工作的志愿者

游客:翻译“体验”的感知者

他们用惊叹翻译科技的奇妙,用微笑传递文化的认同。

来自西安的冯慧女士坦言,虽然早闻农高会盛名,却是第一次亲临。这次带着孩子前来,不仅亲眼见证了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还见识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尤其是机器狗,牢牢抓住了孩子的目光。初次探访,她们满载而归。

图片7.png

冯慧高兴地分享

参展商:翻译“价值”的开拓者

他们将实验室的数据,“译”作田间的丰收;把市场的需求,“译”为创新的方向。

张倍源先生分享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普遍压力较大,于是他们萌生了将面塑与中草药融合的创意——让面塑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能帮助人们舒缓身心。通过科学配比,把中草药融入面团,制成栩栩如生的面塑。长期触摸,药性可渗入肌肤,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情绪问题。展会上,许多游客对这些“会疗愈的面塑”充满好奇,第一次意识到,非遗也可以如此跨界。

图片8.png

正在向记者介绍产品的张倍源先生

外国展商:翻译“文明”的使者

他们的到来,让翻译升华为文明的对话。他们不仅展示产品,更传递着一方土地孕育的生活哲学。

来自埃及的树皮画,已走过千年时光,却依旧在展台上金光流转、熠熠生辉。在流水线与标准化当道的今天,这些带着地域温度的手作,无声“诉说”着何为文明的厚度与岁月的重量。

图片9.png

来自埃及的树皮画

当农高会上所有“译”术家的声音交织,便汇成了一曲无需转译的共鸣乐章——里面有对发展的渴望、对土地的眷恋、对传统的珍视,更有全人类对绿色、友善世界的共同期盼。

作者简介:殷悦洋,语言文化学院2025级英语本科生
张莉妍,语言文化学院2025级英语笔译研究生

编发:刘佳倩

编辑:朱若璇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