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动科学院】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家畜育种与基因组学培训班总结大会召开

7月13日下午,动科学院104会议室传来阵阵欢笑声,随着一段精彩的视频回顾,记录下了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家畜育种与基因组学培训班三个月来的点滴学习与交流。为全面总结培训成果、深化中巴合作,学院举办本期培训班的总结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曹军会主持,27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培训班负责人江中良教授,以及授课教师代表闵育娜教授、杨雨鑫研究员、徐坤副教授等出席会议。

image.png
会议现场

会上,曹军会代表学院对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祝贺。他表示,在过去三个月中,27位来自巴基斯坦不同地区的农业精英,怀揣对现代农业科技的热忱与推动本国畜牧业进步的坚定信念,在学习中展现了极大的积极性与专业素养。本次培训的结业并非终点,而是中巴畜牧业合作新征程的起点。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巴基斯坦的深厚友谊与战略互信,希望通过本次总结交流,进一步加深了解,拓展合作空间。

江中良教授介绍了培训班的整体开展情况。他从学员构成、组织保障、课程设置、产业参访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培训的组织与成果。他向全体学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学以致用、驱动产业发展,希望学员回国后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推动本国畜牧业转型升级;二是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希望学员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成为中巴农业合作的桥梁纽带;三是做友谊使者、传递情谊,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回巴基斯坦,为中巴人文交流持续注入活力。

学员代表常安、团队负责人哈马德先后发言,对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分享了培训期间的学习收获与未来的合作设想。

授课教师代表也表达了对本次培训成果的高度认可和美好祝愿。闵育娜教授表示,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独特的家畜遗传资源,此次培训为学员提供了一把开启遗传潜力宝库的“金钥匙”。希望学员们成为新技术推广的“火种”,科技创新的践行者,以及中巴农业科技合作的坚实纽带。杨雨鑫研究员指出,三个月的课程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中方教师倾力授课,系统介绍了牛、羊、鸡等主要畜种育种领域的基因组学最新进展与挑战,同时学员们也分享了各自国家的经验与问题。培训不仅提升了能力,也构建了中巴农业科研合作的交流平台。徐坤副教授分享了他首次全英文授课的教学体验。他表示,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员们极大的热情与包容,也在课堂内外建立了深厚情谊。有学员提出希望申请博士后研究或邀请他进行线上学术报告,让他深感荣幸。他以“畜德自牧,富饶天下”为座右铭,勉励学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美好未来。

在自由交流环节,学员代表纷纷发言,表达对培训的高度认可与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愿望:胡赛宁希望学院能够扩展面向巴基斯坦学生的硕博项目,满足更多人留学中国的意愿。常安建议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设立涵盖大数据分析与遗传育种的联合基金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林伊希望建立短期人才培养项目,使更多本国师生有机会来华深造,持续提升专业水平。卡娅分享了对中国安全、友好、高效的印象,认为中巴人民的情谊是本次培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image.png
合影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