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引言
大学,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向往的圣地,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考上了大学就能够跳出农门,要知道,这可是几代人的期望啊!要脱离贫苦的生活,摆脱那些繁重的农活,只有跳出农村。因而农村父母鼓励孩子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生活”。就是这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真的鼓励出了一批批农村大学生,他们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过上了那些父辈期望的生活,也成了另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样。我也是在这样的榜样鼓励之下,才跨入了这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忘乎所以,母亲流下了泪水,我知道那是母亲高兴的流泪。亲朋邻里都赶来祝贺,小小的庭院迎来了不曾有过的热闹,那时我听的最多的话语就是:“这下好了,娃有出息了啊,不必在像他爸妈那样受苦了……
我的家乡在宝鸡岐山,以空心挂面和线辣椒闻名全国,但那里的人们并不富裕,有的还只是在温饱线左右徘徊。没有企业,农业是最为传统的种植业,一季麦子一季玉米,两季的收入成为大多家庭的主要收入,其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多数年轻人耐不住农村的寂寞,跑到城市里去打工,但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只能干一些力气活。牛马一样辛苦一年,不巧碰到一个黑心的包工头,一分钱也拿不到。守在家里侍弄那几亩土地的,四季不得安歇,一年到头的收入却少的可怜。由于机械化的程度不高,几乎所有的农活都要靠人力完成。每一年的秋收最为麻烦,秋季多雨,一下雨,路上的黄泥能够粘掉人脚上的鞋子。拉上一架子车的玉米棒,三四百斤的重量能让老牛挣断气。
记得父亲刚去世的那一年,我家种了三亩玉米,收获的时候碰到了连阴雨,眼看白露就要到了,别说种小麦,单就玉米也收不回来。但季节不等人,只好踩着漫过脚背的泥水去抢收。我是在地里一边流泪一边掰玉米的,那时我就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农村,摆脱这种生活。
那一年,我十五岁。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高中三年玩命般的学习后,我如愿以偿的跨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门。经过短短一学期,我成熟了许多,也改变了原有的想法,考虑了许久后我毅然决定,在我毕业后,我将选择农村!
家乡是贫穷,但并不是那片土地不好,那片土地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那是曾经让周朝走向强大的热土;那里的空心挂面在清朝时就是贡品,还有那被称之为“御京粉”的擀面皮、这里的辣椒育种曾被温家宝总理称赞…..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里的人们生活依然不富裕。
家乡是贫穷,在以前我只知道抱怨,却没有想过造成它贫困的根源。如今,我明白了,造成人们生活贫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知识的欠缺,人才的匮乏。因为没有知识,隔壁二叔那投资三万多元的养猪场在一场瘟疫中赔光了老本,别说脱贫了,信用社的贷款至今没有还清;因为没有知识,前村三哥看别人靠种大棚西瓜致了富,便去尝试,谁知二亩瓜苗竟被化肥烧死,订了婚的媳妇至今娶不进门…….
知识,对于家乡的人们来说,就像干旱的土地对甘霖的渴求。要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科技致富的路子,依靠知识、技术,依靠人才。如今,西部开发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政府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结果,但农村的经济,生活、发展相对于城镇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从根子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实现农民的自我解放,就要让其跳出农民做农民、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得农村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目前处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的大学生来说,农村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比哪一个地方都需要人才,需要高素质人才,跨入农村就业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说,既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也有利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我校是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代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高效生产的中坚力量。我所学的专业是为中国农业而开设的,在农村有施展我抱负的空间,在农村会实现我人生追求的价值。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深知农民生活负担的沉重,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而,我会在毕业后选择农村!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而国家强。作为祖国母亲的儿女,作为社会主义的青年,在这时代召唤,社会需要的时刻,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农村就业,选择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一曲无怨无悔。我将尽我所学去回报,去帮助家乡的人民实现脱贫致富,这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而是根植在我心中的强烈愿望,我将在明天选择农村,选择将我的青春留在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终审:sh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