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常听父亲讲封神演义的故事,当我知道姜子牙封神斩将台就在杨凌疙瘩庙时,心里便涌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从此,在我幼小的心底种下了游览圣地、寻幽探密、一睹古人风采的冲动。
一个雨后初的星期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经过洗涤的万物,像刚出浴的少女,处处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和花香,难得一见的秦岭山脉清晰可见,太白山麓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也煜煜生辉,触手可及。
这样的美景瞬时触发了我幼时埋藏在心底的冲动,我想也是该让女儿了解些疙瘩庙的历史的时候了。未做过多的准备,我带着女儿很快便到了姜子牙曾经封神斩将的圣地----疙瘩庙封神台遗址。
疙瘩庙遗址位于杨凌区李台乡疙瘩庙村南800米处的土塬上,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临依渭水,南眺秦岭,与太白主峰相映成趣。同时,此处也是新石器时代教民稼穑的农官、周朝先祖后稷的封国——古邰国村落遗址。在这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在麦田边的荒草里找到杨陵区人民政府设立的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邰国遗址”石碑和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疙瘩庙遗址”水泥碑。
昔日的疙瘩庙已不复存,仅剩的庙址院落孤独地散落在青青的麦田之中,显得落寞和荒芜。院落南边有一所当地村民自发修建的大厦房,用竹竿高高挑起的招幡旗才使人意识到这是一所简易的庙宇,否则,任谁也难以将这个与农家小院一样的住房和庙宇联想起来,更难以与曾经的人文始祖后稷和周时的辉煌联想起来。
走进庙房,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群仙图,图前摆放着简易的香案,袅袅缭绕的薰香使人感到有些凄凉和肃穆,但还能使人感到香火鼎盛时的辉煌,在清晨的阳光下,简易、混暗和孤单的庙宇似乎在静静地述说着过去的历史。唯一一位清矍的、颇有仙风道骨的道长见有香客来到,匆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肃穆的站立在香案旁。我虔诚的上完香,便和宗德道长唠起嗑来。
宗德道长祖籍陕西商洛,曾在多家庙宇挂单,在翻阅经书的过程中,对曾经供奉各路神仙最多的道观疙瘩庙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从香火鼎盛的庙宇游方到此。
他告诉我,疙瘩庙所在的这个土塬古时叫凤凰山,传说疙瘩庙是周武王打败殷商后,姜尚姜子牙归国封神斩将之所,即封神斩将台。传说姜子牙奉师傅玉虚宫元始天尊玉符、金敕在此封得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和飞廉、恶来两位冰消瓦解恶煞之神,故古时疙瘩庙又称聚仙宫,是关中道上最大、供奉各路神仙最多的庙宇,那时,这里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至今,原聚仙宫僧道们生活饮用的水井“八卦硫璃井”经后世人的翻修,呈八角状仍孤独地躺在原处。与之同时代的古迹,在封神演义中提及的黄飞虎反殷商纣王投西周武王出五关之一的“穿云关”则座落在东距此五公里左右的李台乡胡家底村。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去,每当清晨,整个聚仙宫都会萦绕在漂渺的晨雾之中,霎有人间仙境之感。
但几经战乱和世代更替,聚仙宫多有损毁。
文革时期,革陈推新,破除四旧。道房先是做为原疙瘩庙中学的校舍,学生们虽然在此读书学习,但对庙舍破坏并不大,聚仙宫仍维持着其以前的规模和格局。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疙瘩庙中学弃置不用,因缺乏管理,庙宇的设施才逐步被破坏殆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满目瓦砾,仅剩一间原疙瘩庙中学在70年代修建的大厦房----也就是现在所看见的简易的庙宇。
聚仙宫在历史上曾经重修过一次,目前唯一有史可查的是距今400余年前,由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出身、前文林郎、山东眉阝邑巡案刘九经撰写《新题聚仙宫碑记》,武功县生员徐州牧书写,彭三才、彭三学等三人刻制的“重修聚仙宫碑记”石碑。道长把我带到庙宇外,在屋旁齐腿高的荒草中,打扫被尘土封盖的石碑,翻阅被尘封的历史。
荒草中有两块已弃置很久的原聚仙宫碑记,两块石碑碑头均雕有二龙戏珠图案,图案雕工精细,二龙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感,从中不难感受到聚仙宫当初的辉煌和鼎盛。其中一块碑头刻有“重修聚仙宫碑记”几个篆字。碑文已模糊不清,但依稀仍能辨认出部分文字,大意是说明朝万历年间山东进士刘九经仰慕聚仙宫声名,携扶风、武功二县朝山善士重修聚仙宫之事等等。
离开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过而如今满目疮痍的聚仙宫,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记得在那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没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将被世界所淘汰”。虽然我不是学历史的,但我想历史不应仅仅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应有不见经传的口传的历史,而这种历史也应是真实的可信的。虽然聚仙宫曾经的辉煌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但在今天人们的记忆中,还能有多少人记得聚仙宫近百年的辉煌和它曾经所承载的历史。那么再过10年、50年、100年,聚仙宫昨天的历史因为现代人的心气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许会变成虚无渺茫的神话,那么,我们历史的根何以延续和承载曾经的辉煌。
此刻,我也为宗德道长----这些在我们常人眼里不食人尽烟火但信念坚定永恒的人所折服,尽管生活清贫,但清心寡欲、信念执着、理想不灭,在常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孤独地守望着历史,并期冀告诉后人并不断发扬历史。我们的历史也正是有了这些孤独的历史守望者才得以世代传承,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缺乏的正是这种甘于寂寞、守望孤独、信念坚定的精神。
回家的路上,女儿不解地问:“古人怎么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封神?这里怎么现在只剩这么几块石碑了?人们为什么要破坏它们?不过…….”她稍作停顿,旋即又高兴起来,自豪地说道:“不过,我现在可能是我们班第一个知道疙瘩庙这段历史的人了。”
看着脸上写满困惑而又兴高采烈的女儿,我久久无语。
终审:xi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