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小麦条锈病对我国北方小麦的威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愿望实现了,我才能死而瞑目!”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只是众多奋斗在三农事业当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他为国家挽回粮食损失4.25亿公斤!他就是我校的李振歧院士。
可是,在9月23日,李院士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李院士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业绩却是不朽的:无论是主编我国第一本《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还是主持建立西北地区第一个植物病理学科点;无论是承担“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和“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两项国家攻关课题,还是建立我国小麦条锈病DNA分子技术遗传标记体系……他的心中始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是对科技和教育的孜孜追求,是对学校和学生的无限热爱。
李院士的一生,是报效祖国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的一生。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闪耀着一位优秀农业科学家的灿烂光辉!李院士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一位卓越的教坛楷模。这是我国教育界、工程科技界和植物病理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学校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感到十分悲痛。
李院士一生扎根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地区,在他的不断努力和无私奉献下,黄土地上的绿色在变得越来越绿,黄土地上的丰收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忘不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革命情操;也忘不了他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还忘不了他认真负责、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奋斗精神;更忘不了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
敬爱的李院士走了,他的光辉业绩将随着滚滚向东的渭河汇入黄河,融入大海,永载史册!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吧!让我们继承李院士的遗志,完成李院士未竟的事业,把学校、杨凌、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吧!
终审:ta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