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党的十七大专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校党委书记 张光强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校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办学进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思想武器
  
  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毋容置疑,发展造就了今日中国的进步与繁荣。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广泛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回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我校八年来改革发展的具体历程,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八年来,在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陕西省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虽然我们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建设和发展成就,但与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办学规模与数量的急剧扩张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因此在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有没有发展和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本质、内涵与要求,才能使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举措更加有力,发展重点更加突出。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自觉运用这面旗帜来统一思想和意志,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创造热情和活力。对学校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肯定近年来所取得的新成就和新进步,另一方面以更大的热情做好用科学发展观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的工作,把全校教职员工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我们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自觉从那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想迅速统一到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轨道上来,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我们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学校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好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的关系,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筹兼顾,充分实现学科、人才、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的有机互补和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引导和教育师生深刻领悟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态度、求实品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提倡和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鼓励和弘扬踏踏实实的学术作风,坚决杜绝和改变那些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的不良风气,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昂扬奋进的良好氛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将人文关怀贯穿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真正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为什么要发展等根本性的问题,蕴含着和谐发展的伦理精神,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坚持“两个为本”。即: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各项政策设计和工作进程中,必须始终把人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实现师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切实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要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将人文关怀贯穿学校深化改革的全过程。目前,我校正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一方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稳妥推进以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用人效益和用人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关心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提高改革过程中各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不断完善学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切实维护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促进校园和谐。
  
  要以确保质量为核心,将人文关怀贯穿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办学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想方设法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把素质教育作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切实由“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转变;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关心学生,努力探索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掌握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指数”,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以提升素质为重点,将人文关怀贯穿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继续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搭建重要学术平台,不断推进学校实施的创新团队、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推广专家等五大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术领军人才;重视对青年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培养、培训,坚持在工作中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评比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考核和激励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能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优秀管理干部队伍。
  
  要以构建氛围为依托,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要把以人为本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师生,积极发现和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学校的发展上,就是把学校的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连续的过程,就是在高校中体现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密切联系和对照我们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新的形势和学校实际,全面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狠下工夫,推动协调发展和重点突破。
  
  第一,树立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内涵发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新理念,全面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发展节奏的问题,需要认真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好”字当头,质量第一的意识。不能把发展简单理解为“数量增长”,不能只满足于完成那些最直观、最能立竿见影的任务指标,却对不容易量化、看不见、摸不着的“质量”缺乏应有的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质量”的同时,也要适当兼顾“速度”。近年来,我校虽在人才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们在规模上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在某些方面仍须加快发展速度。所以,我们既不能只讲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质量,也不能只讲求质量而牺牲速度和规模,必须做好两方面的统筹兼顾,稳妥扎实地推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第二,选择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路径。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全局角度来看,我们还必须统筹和规划好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发展,在学校发展道路上坚持“内”、“外”齐头并进。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内,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三大功能:一是坚持着力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构建教学和科研密切配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坚持紧紧瞄准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点,以解决我国旱区农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和紧迫性问题为目标,努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水平;三是坚持以服务“三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依托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大平台,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的经济发展“加速器”、社会进步“推动机”和政府决策“思想库”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向世界办学,进一步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全面实施“以外促内”的发展战略,把“站在世界看杨凌”和“站在杨凌看世界”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在的优质资源和力量,认真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争取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科研单位进修或攻读学位,把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请进校门,进一步扩大留学生的接收数量,让学校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突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研究型大学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是保持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是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根本动力。我校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密切结合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坚持以统筹人才、学科、项目、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为纽带,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我校成为全国培养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和孕育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之一。我们要全面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抓好四项“推动战略”:一是抓好“人才推动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以五大人才支持计划为重点的人才强校战略,从根本上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二是抓好“学科推动战略”,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练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加快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机构,积极支持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和群体,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新兴学科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学科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三是抓好“项目推动战略”,要加强组织和协调,优化配置校内外科教资源,培育和提高科研竞争力,积极开展合作攻关,争取在干旱问题、粮食问题、生态安全等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上取得突破。四是抓好“平台推动战略”,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着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国家和部省级平台,凝聚优势,集成力量,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基地建设序列,跻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