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从凌晨四点开始的八小时坚守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晨光中的集结

“所有点位人员请就位!”4月13日凌晨4点,整个杨凌还在沉睡,但我校南、北秀山活动中心的灯光已悄然亮起,超千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志愿者在此集结,他们即将奔赴42.195公里的赛道,为今年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事保驾护航。学生记者全程跟踪记录,展现这场万人盛会背后的青春力量。

2.jpg

凌晨到岗的志愿者

寒夜中的热忱

凌晨五点,26公里补给处志愿者白烨楠已经和队友们到达指定工作岗位,将会有8000名参赛选手途经此处,他们需要在比赛开始前完成沿线30多个补给站的布置。凌晨五点的杨凌温度仅4℃,但志愿者们行动却不见迟缓,他们十人一组,有条不紊的完成抬桌子、粘桌布、搬运水和能量胶、切香蕉、分发纸杯等工作。

这已经是白烨楠第二次担任杨马志愿者,被问及为何报名,她说:“一方面,我想为热爱运动的选手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能更顺利地完成比赛。看到选手们努力奔跑,完成挑战,我也会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马拉松比赛氛围特别热烈,能参与其中感受这种激情与活力,也是很棒的体验。而且还能结识不同的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收获新的友谊和经历。”

3.jpg

志愿者们迎着晨光布置补给站

水花里的祝福

“领先选手即将到达补给处,所有志愿者开始倒水!”随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15公里补给处突然紧张起来,七组队员李思思和队友迅速将矿泉水倒入纸杯,水位精准停在三分之一处——这是防止呛咳的黄金比例。

当选手们疾驰而过,飞溅的水花打湿了李思思的衣服,但她笑着说:“不要紧,正好过泼水节了呀!”,李思思的家乡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那里正值泼水节,而远在两千公里外的李思思也在杨凌过上了属于她的泼水节。记者还注意到,她所在小组还创新了“半瓶水补给站”,专门预留出半瓶矿泉水,方便选手抓取。

34.jpg

水源补给处的准备工作

寒风中的等候

半马终点氛围营造组的志愿者李虹洁正在引导第一名完赛选手到相应地点领取奖品,提起刚才,李虹洁心中仍久久不能平复:“在第一名向终点跑来时,我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自己虽然没有参赛,但身临其境也能与运动员同频共振。”

自5:10分到岗后,他们一直为迎接凯旋的勇士们而做准备,配合其他组搬运终点表演物品、一遍遍回忆演练过无数次的社交礼仪、核对完赛物品……心中的热情冲淡了低温天气带来的影响,李虹洁对记者说:“明年我还想来当志愿者!”

0.jpg

学生记者采访志愿者

微笑背后的坚韧

在杨凌马拉松的赛场上,还有一群美丽的志愿者——西农校礼仪队。从凌晨4点到中午12点,礼仪队的队员们脚踩高跟鞋站了整整八个小时,但在她们的脸上,却不见一丝阴霾,她们真的不会脚疼吗?

面对记者的询问,礼仪队队长蔡冰芯回答道:“当然是疼的,但是我们礼仪队出门在外就代表了西农的形象,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面带微笑,以最饱满的热情去面对领导和运动员们,让他们宾至如归。”

5.jpg

西农校礼仪队合影

薪火相传

我校自杨马首次举办以来,连续11年派出各类志愿者助力杨马赛事,用专业诠释青春担当。赛后多名选手在社交平台对我校志愿者赞不绝口:“跑进西农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赚到了”、“我太喜欢西农的孩子们了,真的超级热情超级可爱”、“祝愿大学生们未来散作满天星”。还有许许多多西农学子期待在下一届杨马赛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未来,西农与杨凌农科城马拉松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

作者简介:朱若璇,植物保护学院23级本科生

万玲,农学院23级本科生

编发:陈欣悦

编辑:陈启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