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的科学支边,到“两屏三带”沿线的技术惠民,再到齐鲁大地的爱心接力——草业与草原学院的学子们虽身处不同地域、面对不同需求,却始终以同样炽热的奉献精神与扎实的行动力,生动诠释着“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内涵。

在雪域高原,博士生党员王健宇主动将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支教。期间,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辛,深入噶尔县偏远牧场开展实地调研。面对强烈日照与艰苦环境,他潜心记录草种特性,手把手教牧民识别退化草场、掌握基础养护方法。他所提出的土壤肥力需逐步改良的切实建议,为当地牧民科学守护草原提供了重要启蒙。王健宇将专业知识播撒在广袤高原,更以拳拳之心传递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服务的温度。
在广袤牧区,本科生吴孟洁与团队成员积极响应“把成果送到田间地头”的号召,深入甘肃民勤开展科技服务。他们致力于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牧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为地方草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从品种选育到栽培管理,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升级,他们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田野,让科技之花开遍草原牧场。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青年既要仰望星空,更须脚踏实地。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山东武城县第一中学赵翠霞老师的感谢信,温暖了全院师生。信中特别赞扬了博士生谢浦航、邱彦博的善行义举。得知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常年缺少换洗衣物,谢浦航没有简单捐出旧衣,而是贴心根据对方身材,特意网购十件合身新衣;邱彦博也主动加入,细心为孩子挑选新鞋。这些举动不仅缓解了实际困难,更以细致入微的关怀,守护了一个年轻心灵的尊严与体面。点滴善意,折射出的是新时代青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事迹并非偶然,而是草业学院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着力塑造学生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必然成果。这些事迹集中彰显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所育之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心怀服务国家战略、贡献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念与自觉担当。
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价值引领,激励更多学子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历练,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