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选题调研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 徐养福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和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坚持办学为了人民、办学依靠人民、办学成果由人民共享。周济部长在我校所作的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中也强调,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和代表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根据校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与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具体分工,由我牵头,组成由党委宣传部、校工会、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后勤管理处、校团委、研究生院、离退休职工党委、统战部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小组,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广大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总体状况,争取为学校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长期面临和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思路来源。近期以来,我带领调研组在充分借鉴校党委2008年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师生员工问卷调查、2009年3月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学校在网上征集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等主要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前学校实际和师生员工的具体特点,梳理形成学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调研提纲,由校工会、人事处召集部分在岗教职员工代表,离退休职工党委、统战部邀请离退休职工和党外人士代表,学工部、研究生院、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组织学生代表,先后举行3场调研座谈会。同时,调研组还深入部分基层单位和人员中进行了重点走访,组织新闻中心记者开展了相关专题采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听取了师生员工的相关意见、建议和看法。调研的主要结果如下:
一、我校十年来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师生员工总体上对学校合并组建十年来的各项事业发展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学校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学校的改革道路顺应潮流、方向正确,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层次、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成就令国内外瞩目,将几代农业科教工作者矢志追求的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特别是,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各项工作中注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使其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学校在合并组建后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立足于如何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校人力、人才资源的效能,顺利实施“以学科为龙头,一步到位、一次性实质合并”的体制改革,全面构建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框架,为学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使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实施“985”和“211”工程、整体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持。
三是学校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为目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教育部优秀,试办研究生院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
四是不断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与多所大学及科研单位签订了学生互换培养和留学协议,每年可选派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百余名教师出国深造,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
五是学校坚持以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途径,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与各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坚持就重大改革方案、基本建设、干部任职、招生工作、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通报并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吸引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
六是学校倾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共新增各类建筑面积53万余平方米,生均科教用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职工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5平方米,新增科教实验装备近4亿元,办学硬件条件跨入国内高校一流行列,为学校师生员工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环境条件。
七是学校积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坚持举办素质教育百场报告会,突出结合时代主题开展教育引导和文化熏陶,使广大师生员工开阔眼界和接受教育。
八是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使大家整体收入水平较合校前大幅度增长,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二、我校师生员工对学习实践活动及相关工作的意见与看法
我校师生员工密切关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识明确,对学校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看法。
1.关于学习实践活动。师生员工认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对于充分调动全校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实践载体,符合学校实际现状和发展需要,是全校上下的共同心愿。同时,有部分教职员工建议,学校应围绕实践载体进一步研讨,明确国家战略对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根本需求和我校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尽快确定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任务,使这一实践载体全面落实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中。
2.关于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我校的历史新任务。师生员工认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仍需进一步更新,本科生培养目标功利性倾向明显,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适应。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简单,照本宣科,灌输多,启发少,课堂内外师生互动比较缺乏。三是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合理,问责多、激励少,部分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现行评教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本科教学方案应进一步完善,对实践教学需狠抓落实,对本科生要严把“毕业关”,研究生培养质量也要进一步提高。五是部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不重视教学研究和工作创新,关于教学经验、教学规律的交流探讨不够。六是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只注重教书、不注意育人。七是部分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动态了解较少,人文关怀不够。
3.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办学要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历史重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人才队伍,聚集一批学术大师和教育名家至关重要。师生员工认为,近年来我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发现、引进、培养、凝聚青年优秀人才,为学校推动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开展科技创新、建设学术团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随着当前形势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也暴露和反映出不少新问题,并因此建议:一要坚持面向国际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后稷学者计划”等,吸引海内外名师名家来校任教,大胆“设庙建坛”,树立学术权威,形成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严把“进口关”,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考核。二要继续加强对校内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注重学历学位的提高,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管理、实验、服务等类人员提供培训、进修和交流机会,全面营造成长成才的和谐环境条件。四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交叉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大倾斜和支持力度,外教选聘除语言能力外还应考虑专业背景。五要在教师队伍中狠抓师德建设,营造良好学术风气,坚决抵制学术行为不端的歪风。
4.关于科学研究工作。师生员工认识到,要做好科学研究,必须按照创造一流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求,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其中,全面加强“顶天”与“立地”。近年来,我校注重瞄准国内外农业科技和学术前沿,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培育学术创新团队、创造高水平成果,探索实施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使“杨凌模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亮点。但是,面对我国全面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加强“高水平、有特色”大学建设的新形势,面对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新目标、新要求,我校科学研究工作仍有明显差距和不足:一是科教人员中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不能及时追踪学术前沿。二是部分人员在学术研究中缺乏科学精神,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三是部分人员仍习惯于单打独斗,不利于形成优秀学术团队,重大课题争取能力较差。四是我校专业科研队伍建设、各专业研究所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削弱消亡的趋势,与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要求不符。五是科研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科技资源分配不够科学,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益不高,缺乏支持部分科教人员长期积累、潜心研究的激励机制。
5.关于学校管理工作。师生员工提出,学校管理工作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下。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学校有些政策制度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明显,缺乏长期指导意义。四是校院两级教代会和职代会作用发挥不够,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师生员工建议,学校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把加强和改进校院两级管理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将管理人员作为重要人才类型加强培养,下功夫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三、我校师生员工的主要现实需求和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
1.面临的主要现实需求。一是优先强调发展需求。调查充分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在事关切身利益的各类需求中,重视更多的是发展成长环境。因此,学校的各类激励措施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首先应从更高层次综合考虑各类人才的成长需求。二是高度重视工作需求。据调查,教职员工认为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是教学科研经费不足、职务职称晋升困难、工作负担太重等三方面。其中,在感觉“工作负担太重”的这部分人员中:按岗位来看,以教学、管理人员为主;按专业技术职务来看,以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为主;按职务职称来看,以中级职称人员和处科级管理干部为主。三是比较关注生活待遇。调查显示,我校教职员工经济收入以“校内工资、津贴及课时费”、“科研收入和稿费”、“校外讲课、咨询、评审和兼职收入”等为主,其中“校内工资、津贴及课时费”占到97%,收入渠道相对单一。大家普遍认为,全校教职工整体收入虽较以前有明显增加,但仍有提升空间,希望能在学校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待遇水平。
2.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调研座谈中,我们在充分听取师生员工提出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也向大家通报和说明了学校拟为师生员工办理的几件实事。其中:关于师生员工希望解决的一些具体实际问题,我们已梳理并提交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调研组汇总。关于学校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的情况主要有:一是安排校内津贴专项,保证教职员工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及时发放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在职教职员工购房补贴、报销教职工子女借读费等。三是为教职员工定期免费体检,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四是启动房改房产权证办证工作。五是抓好专家公寓建设。六是迁建南校区学生浴室、开水灶。七是为学生公寓继续加装电风扇。八是改造北校区八号教学楼学生休息设施。九是新建南校区游泳池。十是建设或维修改造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
四、几点体会与思考
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引导。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牢牢把握正面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引导大家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看待困难和问题,积极投入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去。二是要多做“活血化瘀”的工作,善于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和体察基层群众的情绪,细致入微地做好思想工作,鼓舞士气,化解矛盾,以诚心赢得理解与支持。三是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对教职工的关心融入工作生活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惠之以实,不可搞形式主义。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要为师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一是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待遇,充分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逐步加大对管理、实验、服务等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坚持向青年人才提供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对人才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密切结合,做好统筹协调,使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互为补充、和谐共赢。四是善于做好具体人、具体事和具体问题,既要提高质量意识、强化工作要求,也要设法缓解各类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压力。
3.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要妥善地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一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管理的权威性,探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与协调。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建立以岗位绩效为主要特征的薪酬制度。三是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全面营造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文化环境。四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在民主治校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统筹协调,加强沟通,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
4.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要想方设法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少讲空话、多办实事。一是要注重办好多数人受益的实事。二是要及时办好大家急需的实事,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三是要谋划办好那些能长远起作用的实事,要有全局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四是要认真办好力所能及的实事,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五是要想实招、重实效、抓落实,一抓到底,使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终审: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