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科学发展 - 校领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党委常务副书记  王万忠

  2009年 3月22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我校作贯彻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提出要深入思考十个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研究制定好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一问题要求我们思考在合校10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修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高校发展规划是高校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增强自身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背景、矛盾和趋势,形成明确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制订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先导性与方向性、时代性与长期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发展规划。具体包括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规划三个部分。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既服从于发展战略规划,又影响着发展战略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围绕和配合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进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现状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保障系统四个方面。

  发展规划是高校办学的行动指南,对于高校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实践和引领作用,确保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一、科学规划引领学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合并同处杨凌的7个教学、科研单位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大学成立后,学校如何肩负起党和国家的重任,如何成功的实现科教体制统筹的改革典范作用,成为校领导班子面临的头等大事,学校到底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办学道路,如何规划学校体制框架、确定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研究学校发展思路成为合校后首届领导班子思考的重要问题。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广泛研讨,认真谋划,确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将这一办学思想贯穿10年发展的过程中。

  2000年,学校在规划学校体制框架的同时着手研究编制《“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建设规划》,并于2001年12月15日在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审议通过。经过第一届领导班子努力,学校如期实现了体制的构建,单位的融合,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2004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后,学校深入研究合校5年的发展变化,分析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探讨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重新凝练办学特色、确定发展目标,第二次修订了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等三大规划,2005年7月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从10年学校发展看,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统领学校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科学的体制构架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我校是当时国家第一所由科研和教学合并组建的大学,是国家教育和科技体制统筹改革的重大试验。1999年新大学成立之后,体制改革成为面临的首要任务。科学规划新大学的体制框架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保障新大学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开端。校党委充分认识到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反复学习国务院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正确把握教育科技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明晰思路,经过认真的调研,深入的讨论,2000年7月形成了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以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为目标,按照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优化组合的原则,以学科为龙头,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对教学院系的有关学科和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域进行实质整合,建立以学院为单元、结构合理、功能优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学新体制。从十年的发展历程看,这种新体制的科学构架及建立,奠定了学校跨越发展的基础。成功实现了科教体制改革的目标,资源得到了共享,优势得到了发挥,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没有这样的体制构架,没有实质性的融合改革,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二)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为学校跨越发展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灵魂。2000年学校分析合校之初的状况和面临的形势,初步将学校办学功能定位为教学科研型大学;办学类型确定为以农林水为主、多学科结合的综合型农业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职教成教为辅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模的办学格局;水平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重点大学。总体发展目标是:通过5-15年,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农业大学。并将此奋斗目标写入 “十五”规划。有效的指导学校的发展。至2004年,学校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教实力明显增强,顺利进入了“985”“211”院校序列。随之学校的发展及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的原有定位和目标已滞后于学校的迅速发展和新形势的需要,200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2004年第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立足新起点,重新审视新定位,确定新目标,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

  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校党委明确提出发展定位和目标的总体构想,经过两个十年的努力,将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全面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从合校到2010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学校的核心办学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平;学科特色与优势更加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确立。第二步,从2010年到2020年,提升水平、全面起飞。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整体达到国内一流,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公认的研究性大学标准,初步建成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合校十年的发展,是学校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全国50强高校之列,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水平、全面起飞奠定了基础,学校初步完成了外延式发展的目标,开始进入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阶段。综观合校十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引领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又不断的要求规划不断的完善,定位的不断调整和明晰,目标的不断提升。

  (三)突出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是学校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关键。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体现学校发展水平的两个核心指标,也是学校提升水平的根本着力点。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学校2005年即提出了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相关学科发展;以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以农业水土工程、植物病理学、土壤学、临床兽医学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导,推动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学科发展思路,凝聚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合校10年来,学科水平和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已经形成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以来,学校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31个,总数达到44个,是合校时的3.4倍。已形成由8个国家科研基地、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5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31个校级研究机构、3个“985工程”创新平台、18个学科研究平台、9个分布在产业中心地带的试验站组成的科研平台体系。通过学科带动、人才工程促进,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九年来,学校累计到位科技经费11.66亿元,其中2008年到位2.6亿元,是合校之初的14倍。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1年学校十五规划中提出实施31535创新人才工程,2004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创新机制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和目标,明确提出实施创新团队、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学名师、推广专家六大高层次人才建设支持计划,实施以学历提升、在岗培训、进修为途径的学历提升和培训工程。合校以来,学校的人才和师资队伍得到了大的提升,。

  (四)基础能力和富有特色的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更要有支撑和服务于一流学科、一流人才的一流基础办学能力和条件。要有与办学特色和定位相协调的校园规划。2004年学校全面规划了校园的建设构架,提出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校园环境。要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园林环境和历史文脉的理念。合校以来,学校对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投资最大,成效最为明显。基础能力大大增强,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校园面积新增面积1098亩,各类校舍面积由1999年的716682m2增加到2008年的884393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数量新增4万多台件,投资总额达3.9亿元,是合校前总投资额(0.88亿元)的4.43倍。富有特色的校园初步彰显了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特色。

  二、客观分析规划制定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学校的“十五”规划和2005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两次修订过程及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规划制定过程中,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和内部条件不够深入细致,思想不够解放。一是在制定规划时,眼光不够远,思想不够解放,设想不够大胆,不能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国家整个宏观经济飞速发展可能带给学校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例如,《“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建设规划》在校研究生数量2005年达到2500名,2015年达到4500名,而实际上2008年时就已经达到了5942名;各类科技经费的增长更是远远超出了规划的设计指标,规划在1999年的基础上按每年10%的增长量计算,2005年达到4400万元,实际上2005年的科技经费已突破1亿元。二是对当时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清晰,对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估计不足,造成某些规划目标过高,目标无法实现。在“十五”规划中就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实施“31535”人才工程,目标是在2005年末培养和引进3名大师级人才,2005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汇聚10名左右具有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水平的拔尖人才,这个目标要按期实现是有难度的。这就是因为低估了我校引进人才工作中面临的地处西部、全国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对实际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实施过程因为经费的不足和思想的不够解放,采取的措施可能还不够得力的结果,人才工作在2004年以来,学校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全校空前的重视,师资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在大师级人物、学术领军人物数量上仍然面临困难的局面。在学校定位的确定、办学特色的凝练上,从最初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型重点大学”到2005年提出的“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今年提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也经历了一次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特别是从教学科研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的确立,都是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统一思想,才逐渐明确,逐步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的。

  (二)规划的的实际执行与规划要求脱节,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一是某些规划内容部分过于宏观,可执行性性差,在规划的实践过程中,造成规划与实际执行措施脱节,规划制定的某些具体思路针对性不强,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规划目标无法实现。二是对规划的实施和落实缺少细致的计划,缺少对规划内容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环节,加之在学校工作中,脱离规划,超越规划,不按规划执行,规划的某些内容在实际的执行中,并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缺乏可考核性。

  (三)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当中,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不到位。一是规划作为学校发展的依据和导向,强调学校事业的整体发展设想、措施、目标,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所有的设计和执行当中,依然沿用过去的思维,总是将单位事业发展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造成学校发展战略在教职工心目中缺乏认同感,降低了凝聚力,职工在行动上很难与学校整体计划保持同步,在无形中使规划中各项措施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目标的实现。二是在学校合校之初大规模的建设和调整之中,快速发展和稳定大局两种需要的矛盾较为突出,体制和机制改革任务重,形势复杂,在规划的实际执行上往往会出现政策和导向上的摇摆和不确定性,有些规划内容缺乏可持续性。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学科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之间存在机制、措施的不协调性,或者说规划之间没能形成有机的结合,甚至在执行中出现相互掣肘,影响了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认真研判学校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学校合并组建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一种健康持续向上的发展势头,顺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注意研判形势,抢抓各种机遇。在学校第二个十年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谋划未来,首要的问题是认清国家在农业、科技、教育方面政策形势和我们的历史使命,研判学校面临的形势和可以抢抓的各种机遇。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快。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值独立地位的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矛盾的凸显期,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呈现出要素投入加速集约化,资源配置加速市场化,生产手段加速科技化,产业经营加速一体化。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始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农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支撑;充分依赖于发挥科技在集约降本、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六个一号文件”, 把农业发展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和首要位置,对农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要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的主要创新源头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一流的农业强国需要有一流的农业大学作支撑。

  (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就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思想,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还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 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把建设高水平大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办大学要办出特色,要办出水平”。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国家中才长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将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基本国情,规划将充分体现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把发展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纲要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长期以来影响教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有望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纲要将是指导高校发展和规划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水平大学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将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国家教育科技的一系列方略好政策措施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三) 国家赋予学校和杨凌的历史重任,蕴含重要的发展机遇。1997年杨凌示范区的成立,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组建,国家赋予了历史的重任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的机遇。国家成立杨凌示范区根本任务就是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要承担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科技创新、示范、辐射和带动的历史任务。国家组建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优化配置科技和教育资源,发挥优势提升水平,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开发西部地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示范区和学校的10年的快速发展,又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要“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由科技部、陕西省牵头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具体方案,我们相信今后一系列的政策会出台,许多项目、经费等多方面都会给予重点支持。刘延东视察杨凌和学校时指出,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不仅要为解决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工作做大贡献,还要在科教体制、机制改革,在农村大的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和试验。在农村大的政策研究方面,要为国家的决策提供咨询和智力支持。杨凌的特殊地位和角色是学校发展的绝好机遇和平台。

  (四)科学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合校10年学校已成功的实现了第一步跨越式发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历史新起点,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激烈竞争和严峻的挑战,找准问题,选好突破口,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科学规划学校未来路径的前提。虽然我们我们在合校头10年,实现了超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和国内同行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差距。一是学科建设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根本,合校以来发展明显滞后。优势不突出,学科方向凝练不够,交叉融合不够,水平提升不够,现有学科专业比较单一,以农学门类传统学科专业为主,缺少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本科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较多,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专业偏少;在传统学科专业基础上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学科较多,结合新技术发展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建设、重点扶持的学科偏少;二是师资队伍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我校师资队伍中严重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团队。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三是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保障,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需求。合校以来,学校虽然在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公共服务体系、校舍改造、校容校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量的投入,办学能力和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目前校园规划布局不尽到位,资源配置和结构性分布不尽合理、学院布局调整未完全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治理需进一步完善等。四是现代大学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偏低。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形成良好的现代大学思想和文化氛围还很艰巨。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合校十年的历史节点上,学校明确指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发展目标,这是对10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展望未来的科学判断。是实现学校又一次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认真的谋划未来,规划发展,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把科学发展观理论贯穿于规划制定、实施和和落实中。

  (一)在规划的修订过程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三个理念。

  一是增强开拓创新的理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世情、国情、校情的变化,要求我们要自觉地把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放在时代大背景下来审视,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实践,使学校发展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5年前,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当时提出这一目标定位,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在过去的十年里,学校初步实现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总体目标,建设高水平大学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当前,我们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就是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的战略性延伸,是发展目标在更加长远时期内的具体指向。我们要按照这一战略目标来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总体目标要求调整“第二步”的总体规划和发展阶段,按照学校当前提出的“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任务,将学校发展发展总体规划放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来科学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出发点。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各项政策设计和工作进程中都要把人置于核心地位进行统筹考虑。将人文关怀贯穿规划制定的全过程,切实维护好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想方设法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全过程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注意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队伍建设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搭建重要学术平台,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本着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动力之源,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能力,突出素质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关注学生的贫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益,不断加强校园基础建设,本着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指数”的思路来修订《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增强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面对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审时度势,进一步增强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工作理念,围绕学校“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总揽大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首先要全面协调、正确处理好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关系。在办学思想上,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农林特色和综合趋势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上,要处理好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关系;在科研上,要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的关系,研究成果和研究条件的关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处理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的关系,发挥老教师领军作用和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关系;在发展策略上,要处理好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等等。其次,要统筹兼顾的发展,要统筹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重点发展和整体推进、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等。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化解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出发,从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妥善解决,不断修订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

  (二)规划制定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处理好四个关系。

  1、既要体现针对性,也要注重系统性。 目前,我校提出的“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发展目标,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在时间、资源都有限的前提下,结合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妥善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提高的关系,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与国际一流农业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突出的任务是集中精力,把个别有潜力的学科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学科,从而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的发展农业水土工程等优势学科,继续坚持在体细胞克隆技术、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培养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带头人,突出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同时,不能忽略学校事业各项分目标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突出农、林、水等自然学科发展的同时,不荒废人文社会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既要突出“农”的特色,也要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要使各分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支撑,为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既要体现前瞻性,也要注重可行性。规划的制定是在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的设想,指明学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要有超前的意识和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现阶段,要将我校的发展定位在国际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高度上,理清学校发展所处的历史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设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过去的十年里,学校初步实现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总体目标,建设高水平大学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奋斗目标,及时修订总体规划,使之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而不会只解决战略问题。发展规划不仅要切实可行,而且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注重实施效果,要有具体落实的配套措施,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和检查方案。各单位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反映规划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及时纠正,既是对发展规划可行性的基本保障,又是对发展规划实施的实时监控。

  3、既要体现科学性,也要坚持民主性。当前,我们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结合我校合校十年的发展经验,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是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肯定。根据这一战略目标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我们要坚持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能力为核心,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指导思想和程序、方法。同时,要注重规划制定的民主性,要重点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规划与现实脱节的弊病。我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实际情况,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问计于民,提高基层参与度,增强规划制定的透明度。目前,结合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修订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广泛征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规划制定的民主程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研讨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一个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过程,也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4、既要注重稳定性,也要与时俱进。学校提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是学校70多年来的办学实践经验,是几代人沉淀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是我们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和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依托这一办学特色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具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也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同时,学校发展规划的确立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认识不断调整、内涵不断深化、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学校2001年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重点大学”到2005年提出的“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再到今年提出的“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处在合校十年的历史节点上看学校的发展,在近十年规划的实行过程中,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步”总体目标,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设高水平大学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目前,我们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的战略性延伸,是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思路,各项事业与时俱进的证明。我们要通过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重点专项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等来充实、完善和调整发展规划,使学校各项事业快速、高效的发展,早日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

 

终审:段鹏